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蓄能技術有效緩解燃煤污染

  • 發佈時間:2015-08-12 04:29:30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李 振 報道

  本報濟南訊 記者近日在濟南護理職業學院了解到,由於去年因擅自建燃煤鍋爐而被環保局點名通報,該校在全省首家引進了電蓄熱鍋爐,將在今年冬季為校區7000多名師生供暖,每年可減少燃煤使用1200噸,為濟南的空氣品質改善貢獻了一份力量。據了解,在省內如今像濟南護理職業學院這樣採用電蓄能設備的單位越來越多。

  “學校2012年建成使用,因為位置偏僻,周圍沒有供熱、天然氣、供水管網等市政配套設施,所以沒法加入集中供暖,自建燃煤鍋爐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濟南護理職業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戴上了“污染”的帽子後,該校下決心清除燃煤鍋爐。市政管網到不了家門,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供暖?他們另辟蹊徑,公開招標,在全省首家引進“電蓄熱鍋爐+空氣源熱泵”的供熱系統。較之傳統的燃煤鍋爐,電鍋爐的減排效果佳,熱效率高,而相比傳統的電鍋爐,電蓄熱鍋爐優勢更多:它利用的是夜間低谷時段電價,在夜間蓄熱,白天供暖,既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又減少了設備的初投費用。

  隨著電力需求的日益增加,電網峰谷負荷差也愈發顯著,這就導致了白天用電高峰時容易産生用電缺口,而夜間部分電力又白白浪費,這種負荷差是單純提高裝機容量所無法解決的。而在山東,這樣的矛盾更加突出。我省的電源結構以火電機組為主,火電裝機佔比約90%,電網調峰手段主要依靠燃煤火電,靈活電源比例嚴重偏低。而且山東電網的供熱機組比例大,在冬季供熱期供熱機組實行“以熱定電”,系統調峰及備用容量明顯不足。

  為了解決夜晚負荷低峰谷差大,機組調峰困難及城市環保等問題,近年來,我省陸續推廣電蓄能技術。通過冰(水)蓄冷、固體蓄熱及中央空調系統控制等技術,將夜間低谷的電能轉化成冷能或熱能,白天再從低(高)溫水或固體中釋放出能量,滿足建築體的供冷或供熱需求,從而有效降低白天高峰用電負荷,削峰填谷,又能實現減煤、控煤和大氣污染防治。近年來,全省已累計安排資金3000萬元,支援了濟南護理職業學院、省會大劇院等20個大型城市綜合體、醫院、學校等用電大戶實施電蓄能技術改造。全省電蓄能工程總體供冷供熱面積達120萬平方米,實現日轉移高峰負荷2.5萬千瓦,年減少電煤消耗8600多噸。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省正在研發試製一種全新的“太陽能—地下土壤儲熱體”工程。這種新型裝置把地下土壤作為儲熱介質,通過連通地下的U型管,在非採暖季將太陽能及工業餘熱存儲在地下,採暖季時再提取熱量用於城市集中供熱。目前由我省企業中瑞新能源聯合清華大學在內蒙古赤峰市建造了佔地面積16畝、地下土壤儲熱體積超過50萬立方米的“太陽能——地下土壤儲熱體”的實驗性工程,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未來這一新興的儲熱裝置有望在省內推廣,進一步緩解我省採暖季燃煤污染的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