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者”地鐵上“掃碼”求關注 6成人不理

  • 發佈時間:2015-08-11 15: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在創業,希望你掃碼關注我。”近日,有市民反映,最近一段時間在坐地鐵時會碰到一些年輕人自稱是“創業者”,並請求掃描二維碼求關注。

  《法制晚報》記者採訪發現,這些所謂的“創業者”其實並非真正創業,而是一些公司的直銷或推銷員。他們讓路人添加微信,並通過微信宣傳産品或服務,成功的推銷後作為業績的一部分,獲得工資報酬。不過,這種行銷方式並非完全得到市民的認可,本報微調查顯示,因為擔心個人資訊被洩露,超6成受訪者表示不會掃碼,而即使掃了,之後也會取消關注。

  發現 自稱“創業者” 地鐵上求掃碼關注

  “這幾天坐地鐵,好像‘求掃碼求關注’的人多了起來。”市民王先生天天坐地鐵上下班,以前碰到這類人的時候,因為一句“我正在創業,希望您掃碼關注一下我的微信”,王先生會好奇地問上幾句,有時候還會掏出手機掃一下。

  但是現在,他有點半信半疑了:“現在的年輕人創業都幹這個了?一聽説是掃碼的,我都不搭理了。”王先生説,不僅在地鐵上見過,他在站臺等車時,也遇到過。

  王先生的經歷並非個例,記者身邊許多朋友都反映碰到多這樣的人。“拿著二維碼過來,自己説是創業也好,求關注也好,我們如何相信呢?”同樣碰到過掃碼求關注“創業者”的趙女士説。

  走訪 並非真正創業 實為推銷産品

  記者近日走訪了6號線、1號線的部分地鐵站。在6號線十里堡站,記者就碰到了名叫“小陶”的掃碼求關注“創業者”。看見她時,她正在勸説一位等地鐵的乘客掃碼關注。“謝謝您,打擾了!”在成功“説服”那位乘客關注後,她朝著記者的方向走了過來。“您好!我在創業,您可以用您的微信掃二維碼關注一下嗎?”記者便掏出手機掃二維碼並關注。

  等待微信好友驗證通過以後,小陶的第一條微信出現了。“你好,特別感謝你加我微信,支援創業,我開了幾家小店,真心希望以後能幫到你。”收到這條資訊後,記者並沒有回復。到了當天晚上,小陶的微信又發來一條資訊:“下班了麼?”

  於是,記者開始和小陶交談。交談中,記者了解到,小陶其實並非“創業者”,而是某直銷公司一個“營養顧問”,工作就是找到潛在的消費者,向消費者推銷産品。

  “沒有規定我們的工作時間,也沒有規定任務,都是靠我們自己自覺,會有一個老師提供指導。”小陶説,這種工作相對“自由”,感覺自己就是“老闆”。

  追訪 微信維繫顧客 公司“考查”發工資

  記者隨後又關注了四位所謂的“創業者”,發現他們的工作和小陶類似,推銷的産品是營養餐和化粧品兩類。

  “微信特別方便,每個人都有,關注以後,誰也不打擾誰,有需要就聊天。”記者在1號線大望路站碰到的“晴晴”説,如果當天自己發了微信內容,就會有人過來諮詢我們的産品,其中有的會選擇購買。“我現在80%的顧客都是通過微信來實現的。”

  關注晴晴的微信後,記者發現,她除了在朋友圈發一些相關的狀態,還會時不時推送一些微信資訊。比如“週末愉快,天氣變化無常,照顧好自己,無聊時候可以找我聊天”等等這類資訊。

  在晴晴看來,其實自己的工作和微商有些相似,都是通過微信來維持自己的客戶關係,只是他們並不經營産品,只是提供産品的諮詢服務,顧客有需要可以自己到産品的官網上訂購。而公司會通過一系列的考查,來給晴晴他們算分,按照分數來發工資。

  看法 擔心個人資訊洩露 6成受訪者不會掃碼

  對於自稱是“創業者”的推銷,市民們持不同的看法。市民孫女士就表示,“現在騙子多,隨意刷二維碼萬一上當怎麼辦?微信上還綁著銀行卡呢。所以對這種行為會特別警惕。”同樣,市民小蔡剛開始碰到這類人還選擇關注,但遇到多了就一概拒絕。“看煩了,我直接拉進黑名單。”

  不過,就記者觀察,地鐵上的部分乘客在遇到微信掃碼關注的時候,還是有人會選擇關注,“看他們態度禮貌,講話客氣,有時候並不是很好拒絕。”

  本報官方微網志發起了微調查,截至今天上午,近300人參與了調查。調查數據顯示,近半數受訪者在乘坐地鐵時遇到過有人以“創業”為由要求掃二維碼。不僅如此,近六成人表示,在其他人多的地方也遇到過。

  在遇到過此類掃碼請求的受訪者中,超六成人不會掃碼,談及原因,多數人擔心自己的姓名、電話號碼、照片等個人隱私洩露;或者擔心掃碼後會中病毒。一部分網友是因地鐵上太擁擠,不方便。

  同時,掃碼後,六成受訪者表示會取消關注。

  提醒 注意保護微信隱私

  對於地鐵上掃碼求關注的行銷行為,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朱波傑認為:“當下自媒體環境下,這種通過刷微信求關注的行銷行為並無不當,無強制行為,雙方願意並不違法。但是,用戶關注後,推送一方存在惡意虛假宣傳、銷售偽劣産品等行為時,那就也可能涉嫌違法甚至犯罪。”

  朱律師提醒,在掃碼關注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個人資訊切勿輕易洩露。另外,關注後如發現有違正常交流之目的,應果斷選擇取消關注;同時謹防“貪利”心態,慎重接受被贈送相關産品或服務。(記者 謝家樂 實習生 張婷 張雅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