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長出了綠麥草
- 發佈時間:2015-08-10 01:30:36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開欄的話 50年前,西藏做出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選擇。50年來,西藏經歷了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光輝歷程。今天,一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民生改善、民族團結、政通人和的新西藏正呈現在世人面前。
■ 輝煌50年·科技記者看西藏
今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將迎來成立五十週年大慶。8月上旬,科技日報記者走訪了西藏自治區那曲、拉薩和山南三地,近距離接觸當地民眾,感受到科技發展已悄然改變了西藏面貌。生活更富裕,社會更文明,環境更宜人,都有賴於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不難發現,未來西藏騰飛的第一推動力必然是科技創新。本報從今天起推出“輝煌50年·科技記者看西藏”專欄,與您分享記者的觀察心得。
汽車飛馳在海拔4500米的公路。山的遠端,沉重的雲朵正傾瀉到大地上。與記者同行的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官員索南説,這是今年第一場像樣的雨。
從拉薩向北坐4個小時火車就到了那曲。這裡沒有耕地,只有草原。牧民餵養多少牛羊,得看降雨的早晚。今年乾旱,8月初天已轉冷,可草還沒怎麼長。草叢雜黃,蓋不住地面,不到一拃高。擱幾十年前,牧民們必然要憂慮:冬天哪來草料喂牦牛?可如今,他們心裏踏實了不少——有人工草地呢。
那曲鎮附近有一片曠地和幾棟水泥建築,這裡是“現代草地畜牧業示範基地”,專門種草、喂牛。“過去很多專家跟我們説,在那曲,人工種草不可行。我們一開始試種,確實失敗了。”那曲地區的農牧局局長次仁説。
那曲太冷,比大興安嶺還冷。海拔高於4500米的那曲,比內地同緯度省份溫度要低25攝氏度以上。夏天半夜裏寒氣逼人,冬天零下40攝氏度是正常的。那曲不長樹,一棵也不長。幾十年來不知多少人試過,樹苗種下去,過冬就死。牧草的生長期只有三個月,自然長不了多高。
然而讓當地人稱奇的是,2014年,那曲的示範草地居然長出了兩米高的草。科技人員試種的各種牧草中,一種名叫“綠麥草”的強者脫穎而出。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它是黑麥的一個品種。它的鮮草畝産超過3.7噸,似乎沒有被高原惡劣氣候所壓倒。
10000畝的示範基地,供養著兩個大棚的奶牦牛。這些牦牛是半舍飼的,白天放到草地上,晚上回來給加餐補精料,泌乳量大大優越于普通牦牛。
實驗成功暗示:那曲的乾旱寒冷的草地,潛力還很大。之所以沒有發揮,不全是大自然吝嗇,而是人們沒學會跟草原相處。
那曲是中國草場面積最大的地區,可利用草場有3.2億畝。然而,這裡也是最難養活人口的地區。直到現在,43萬平方公里的那曲,人口才50萬。“50年前,那曲地區經濟基本上是靠天養畜的傳統牧業,物質貧乏,産業幾乎為零。”那曲地區行署常務副專員敖劉全8月6日在一場發佈會上説,“在50年前,那曲地區交通運輸全靠人背畜馱,走騾馬驛道、劃牛皮筏、溜索橋,飲水基本以冰雪、河水為主,能源嚴重匱乏,照明處於酥油燈時代。”
沒有農業的那曲,是西藏文明的邊緣地帶。牧民們一輩子帶著牦牛毛編織的防雨的黑帳篷,趕著畜群遊走天地。那曲牧民和他們的牲畜,年復一年徘徊在生死線上。每次降雪都考驗他們的運氣。如果雪大到冬季牧場的草被蓋住,牛羊會在三天后開始死亡,牧民隨之破産。
2006年開始安居工程,牧民們陸續定居,必須用新的方式對待草原了。羅瑪鎮12村的牧民嘎瑪桑旦説:他們家有草場3000多畝,分為夏季和冬季牧場;他家跟鄰居協商,使用別家閒置的草地。
定居生活給草原帶來了過載的威脅,那曲10年前草原沙化一度很嚴重。嘎瑪桑旦説,政府為了保護草原生態,防止過度畜牧,給每家每戶規定了上限。牧民如果按規定放牧,可在核實後領取生態補償金。記者聽説,那曲即將發放的2014年的補償金共有4億多元。
嘎瑪桑旦會給自己種植冬季草料。那曲政府鼓勵牧民在房前圈後(溫度較高)種植本地牧草種,比如飼料青稞或者披鹼草,並給一些補貼。另外,那曲的每個縣都開闢了萬畝示範人工草地,一般是在草原退化和沙化地帶。
為了遏制鼠兔(一種在草原上隨處可見的毛茸茸的小動物)在草原上掘洞和破壞草根,政府在各處設立鷹架,並且禁止牧民獵殺狐狸。索南告訴記者,目前鼠害已不大了。草原恢復到了比較理想的狀態。
在嘎瑪桑旦用石頭和混凝土壘砌的家,記者看到了與城裏人沒兩樣的家用電器,以及民族風格的、做工精良的傢具家什。他靠著牦牛奶製品、肉、毛和工藝品賺了不少錢,未來還準備種植更多冬季牧草,並且擴大自家的暖棚。這暖棚是政府從1990年代開始推廣的。近幾年,品質更好的、造價幾千上萬元的暖棚,因為政府給補貼,很多牧民家庭都採用了。不光能冬天裝牲畜,還能當種植溫室。
記者發現,那曲草原正由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過渡。一部分有賺錢眼光的牧民已經在收購牛奶,向公路和鐵路旅客出售奶製品。但大部分牧民的習慣仍是把牦牛看作家底,而不是商品,輕易不屠宰和出售。一家在那曲製作牦牛肉乾的企業抱怨説,牧民們基本上只在冬天出售少量牦牛肉,生産線大部分時間空閒。
牧民們以何種眼光看待牲畜,取決於他們面臨的風險。目前那曲的冬季應急草料仍然不能自給,而是從更暖和的日喀則運來。如果在科技創新幫助下,那曲的草原得到更合理的開發,那麼牧民們就更容易轉變成市場經濟的一分子。
傳統習慣並非不好改變。比如説,那曲地區建立了17個自然保護區;牧民們自覺地縮小了牧地,把空間還給了藏羚羊、野牦牛和野驢。換了生産習慣,生活卻更富裕和舒適,這是自然而然的。
(科技日報那曲8月9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