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母親河與民族精神的偉大頌歌

  • 發佈時間:2015-08-09 05:45: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西安8月8日電 (記者劉書云 陳晨) 盛夏時節的壺口瀑布水量激增,黃河浩浩蕩蕩而來至此收于一壺,驚濤拍岸、濁浪滔天,捲起巨大水霧。“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邊扮演!”面對眼前的滾滾波濤,一位遊客低頭吟誦《黃河頌》裏的詩句,似有所思。

  作為一首抒情詩,詩人光未然的作品《黃河頌》被廣為傳唱。

  “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從崑崙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光未然在1938年至1939年間曾兩次渡過黃河,母親河的波瀾壯闊,黃河船夫的浪中搏擊,讓他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來到延安後,他萌生了創作長詩《黃河吟》的想法,後來成為《黃河大合唱》的歌詞。

  於是,在延安西北旅社的一間窯洞內,光未然邀請冼星海和演劇三隊的同志,吟誦起了這首長詩。著名指揮家,也是《黃河大合唱》首演時的指揮鄔析零先生回憶:“光未然的朗誦是新詩體的朗誦,400多行的詩句,25歲的詩人一氣呵成,從頭朗誦到尾。我們的心隨著抑揚頓挫的詩句節奏而跳動。”

  “其他的曲子,有時我們提出個別的意見。其中,《黃河頌》《黃河怨》兩個獨唱曲,我們挑剔較多,冼星海立即全部推翻,第2天便交出了新稿。第二稿的《黃河頌》,試唱後還希望修改個別樂句,哪知他又撕掉重寫,第3天看到的,又是一個完全嶄新的令人嘆服的第三稿!”光未然生前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

  “緊貼著時代寫黃河,經由黃河寫時代,使其豐富深厚的思想內涵、絢麗雄渾的藝術形式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得到完美的統一。它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們民族的經歷與民族感情的濃縮。”著名音樂家時樂濛也曾這樣評價《黃河大合唱》。

  誠如時樂濛生前所言,《黃河大合唱》超越了時代和民族的界限,它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萬里黃河今猶在,《黃河頌》歌聲嘹亮。如今,在海內外的舞臺上,人們依然能時常聽到《黃河頌》的曲調悠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