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民航業需適應共用經濟大潮

  • 發佈時間:2015-08-06 08:30:33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巍

  最近兩三年,有一類網際網路應用在美國與中國兩大經濟體內幾乎同時崛起,火暴異常。美國是Airbnb、Uber,中國則是滴滴打車、快的打車。

  第三方數據也表明,這類打車軟體已經佔據了線上出行平臺O2O(網上到網下)入口至少70%的流量,每天能産生近1000萬個訂單(含計程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仔細研究這類公司的發展邏輯,不難發現,隱藏在它們背後的,其實是網際網路思維引領下的“共用經濟”模式。

  “共用經濟”是指民眾公平、有償地共用一切社會資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經濟紅利。此種共用在發展中會更多地使用移動互聯網作為媒介。本質上,共用經濟是對資源利用率的提高。不僅車輛可以共用,房屋也可以共用。全球線上房屋租賃網站Airbnb的估值已經超過250億美元。再比如,開發智慧硬體産品和阿裏影業娛樂寶採用的“眾籌”,翻譯工作採用的“眾包”等商業模式,同樣是採用了共用經濟模式。

  而作為傳統服務行業的民航業,是否能在這場共用經濟“盛宴”中獲得一些啟示呢?下面,筆者將分三個層次對共用經濟與民航業的融合進行一些梳理和探討。

  首先是平臺共用。相信你對網際網路上免費的新聞、殺毒軟體、搜索引擎等都已經習以為常了。其實,這些免費産品都是共用平臺,對使用者免費,對利用者收費。客戶在享受免費産品的過程中,廣告商已經把想要傳遞的資訊傳遞給受眾。對於民航而言,可以借鑒這一方式。為旅客提供免費WIFI,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共用平臺突破口。試想,旅客無論走到機場的哪個角落,甚至是乘機過程中,都能享受到免費WIFI,相應付出的成本無非是偶爾看下廣告,想必不會拒絕。縱觀國內,雖然已有部分機場提供了這種免費WIFI服務,但仍存在不成體系、不成規模、缺乏統一運營等問題,用戶體驗並不太好。部分航空公司也初步實現了機上移動互聯,但受制于前期需要投入資金較大、收費高、頻寬受限等因素,要普及並商業化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其次是用戶共用。微信這一社交軟體的普及使共用經濟從“平臺共用”向“用戶共用”轉化。目前,航企、機場都在努力推廣服務號、訂閱號、企業號,不僅使企業免費獲得了旅客關注,用戶也從單純依賴某一個平臺(攜程、去哪兒等商旅平臺)過渡到可以“直連”商家的産品或服務,獲得了便利和實惠。例如,今年6月初南航在國內推出了會員最低價保障政策,通過南航官網、微信、客戶端購買的機票如不是最低價可以提出申訴,經核實後可獲贈面值為2倍價差的機票優惠券。

  最後是産品或服務共用。産品或服務共用是共用經濟的高級狀態,包括生産共用和消費共用。眾所週知,機場的停車費非常昂貴。而國外有一家公司名叫FlightCar,它的運營模式是這樣的:當註冊過FlightCar服務的車主把自己的汽車留在機場並乘坐航班飛走後,該公司會把汽車租賃給另一位飛抵機場的用戶。車主不用再為閒置汽車支付停車費,而可以從租用其汽車的旅客那裏獲得報酬,FlightCar則從中抽成。FlightCar會為每輛汽車提供100萬美元的保險,並會在歸還汽車前提供免費洗車服務。如果國內機場能夠引進第三方來運營這個項目,將是民航産品服務共用的一次突破。另外,航空公司在開闢新航線之前,也可以利用眾籌概念來進行機票銷售。

  “共用經濟”已經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傳統經濟秩序正在經受著不斷的衝擊。可以預見的是,消費者和供應者的界限將變得更加模糊,各種潛在生産力也將獲得更為深層次的激發,最後勢必演變成一種進化趨勢,逐步形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自然裂變的良性商業生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