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7月份深圳樓市 量跌價升

  • 發佈時間:2015-08-06 07:33:13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針對7月份深圳樓市的表現以及未來走勢,昨天,深圳市房地産研究中心給出權威的統計數據和分析。分析稱,有五大原因造成7月份市場成交量下降,這是市場成交量在保持了4個月的上漲後,首次出現回調。對於未來深圳樓市的走勢是“高臺跳水”還是“匍匐前行”,該中心分析認為,未來樓市成交進一步回落的可能性較大。

  ■ 深圳特區報記者徐強

  新房價格比年初上漲17.8%

  市房地産研究中心昨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67.43萬平方米,較6月份下降12.3%,為近4個月的首次回落,但仍為今年較高成交月份。7月份,二手住宅成交面積為136.06萬平方米,較上月增長11.9%,增幅有所收窄。

  另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7月份除北京外,上海、廣州、深圳成交量較6月份均出現了下降。

  在成交價格方面,市房地産研究中心統計顯示,7月份,深圳市全樣本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較6月份上漲4.2%,較去年7月份上漲19.5%。當月新建商品住宅簡單均價為34829元/平方米,較6月份的30707元/平方米明顯上漲。據全樣本價格指數監測,7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較年初上漲了17.8%,二手住房價格較年初上漲19.1%。

  從數據來看,7月份深圳的新房、二手房成交量都出現回調趨勢,尤其是新房成交回落明顯;二手房由於登記滯後等因素,還未及時反映在本月數據中,但很多市場研究機構的研究表明,二手市場回落跡象比較明顯。

  未來成交量料繼續回落

  今年以來,我市房地産市場總體呈量價齊升的態勢,但近期市場開始出現回調,在市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王鋒看來,主要歸結為五大原因。

  首先,深圳樓市前期房價上漲過快,抑制了需求進一步釋放;其次是股市財富效應消失,影響了部分購房者的投資消費能力;三是7、8月份是傳統的樓市淡季,季節性因素造成了成交量回落;四是銀行收緊信貸,購房成本提高。6月份以來,很多商業銀行因貸款額度控制、市場風險增加等因素,開始調高首套房首付比例及貸款利率,有的銀行甚至停止發放二手住房交易貸款,從而抑制了住房需求釋放;五是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顯現,進而影響樓市預期。

  “總體來看,7月份的深圳樓市呈現出量跌價升的態勢,保持平穩運作。”王鋒説,7月份,深圳的房地産開發投資快速增長,對深圳宏觀經濟增長給予有力支撐,雖然7月市場供應有所回落,批准預售面積為62.76萬平方米,較6月下降26.4%,但仍為較高供應水準。截至7月底,全市新房庫存面積為351.11萬平方米,庫存消化週期為6.8個月,供應偏緊趨勢有所加重。在國內大城市中,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城市的新房庫存消化週期均為11個月左右,我市新房消化週期最短。

  深圳樓市接下來會怎麼走?王鋒預測,由於前期深圳房價漲幅過大,高房價對未來需求形成了壓製作用。另外,隨著銀行信貸政策收緊效應的放大、股市財富效應的持續減低,在市場自身規律的作用下,預計未來樓市成交進一步回落的可能性較大。

  相關 新聞

  8月深圳樓市低調開局

  一二手房成交雙雙回落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徐強)受7月份深圳樓市開始“退燒”的影響,8月深圳樓市開局平平,上週全市一二手成交量下降的趨勢較顯著,新房成交下行了13%,二手市場成交下降近7%。

  上周僅有3個項目入市。據深圳中原地産監測,從推售項目個數及推售套數來看,均較上期大幅度減少。其中,有兩個項目的銷售為9成,有一個項目銷售率為7成。

  據市規劃國土委統計,上週全市一手住宅成交1222套,成交面積為13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3%。均價約為3.74萬元/平方米,環比上升8%,價格受到了成交結構的影響,周數據的價格波動較大,當前反映的是7月以來推盤數量及銷售率有所下降的市場格局。

  在二手住宅市場方面,據深圳中原地産監測,上周共成交3329套,環比下降6.33%;均價3.37萬元/平方米,環比下降3.7%。深圳中原報價指數已經連續五周錄得下跌走勢,創下去年9月以來最長的連續下跌紀錄。深圳近期的房貸利率有所上升,下半年樓市很難再維持上半年的增速。

  中聯鏈家二手房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由於前期市場火熱,需求提前消化,加上深圳銀行信貸有所收緊,置業者入市放緩,樓市交易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未來業主報價逐步趨向穩定,呈現量價穩健走勢。

  相關 報道

  7月全國土地市場成交量回落顯著

  據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7月全國土地市場開始降溫。8月4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7月份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市場交易情報”顯示,當月各線城市供地量均出現回落,整體同環比降幅大於20%。

  在供應方面,7月全國300個城市共推出土地面積8702萬平方米,環比減少21%,同比減少29%。其中,住宅類用地630宗,環比減少28%,同比減少23%。在成交方面,宅地交易更顯冷淡,三四線城市降幅仍居高。7月300個城市共成交土地面積6066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7%,同比減少31%。其中,住宅用地成交面積1731萬平方米,環比減少31%,同比減少37%。

  在價格方面,當月主要城市樓面均價環比下降,同比漲幅收窄。7月300城市成交樓面均價為1380元/平方米,環比下跌10%,同比上漲30%;其中住宅類用地成交樓面均價為2560元/平方米,環比上漲5%,同比上漲60%。

  在出讓金方面,本月主要城市成交量價環比下跌,出讓金減少,除一線城市外同比環比雙降。7月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為1486億元,環比減少26%,同比減少10%。其中,住宅用地出讓金總額為1063億元,環比減少31%,同比減少3%。

  7月重點城市優質地塊競爭加劇,平均溢價率攀升,一線城市繼續領漲。2015年7月,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平均溢價率為20%,較上月上升7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上升1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類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綜合性用地)平均溢價率27%,較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從目前市場看,一二線土地供應銳減,三四線市場需求短缺,造成了全國土地成交明顯下調。

  中指院的數據顯示,一線城市土地市場由於品牌房企聚集令高溢價地塊頻繁出現,但政府供地有限,成交量價仍跌,土地出讓收入也不及上月。7月份,一線城市共推出土地面積154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4%,同比減少55%;共成交土地面積158萬平方米,環比減少8%,同比減少40%;樓面均價為9154元/平方米,環比下降24%,同比上漲67%。

  相對應的是,二線城市供求及出讓金同比環比下降,平均溢價率繼續上月上升走勢,不同城市表現分化;三四線樓市低溫持續致地市冷淡,出讓土地乏人問津,本月除溢價率外各項指標均降。

  張大偉認為,7月土地供應減少,是全國主要城市出現成交量減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北京等主要城市,雖然成功出讓的土地大部分成交溢價率非常高,但因為掛牌土地明顯減少,造成了土地市場的短期降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