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荒漠深處綻放“紫色希望”

  • 發佈時間:2015-08-06 06:42:0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上無飛鳥,地上沙石跑。”回想起當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中圈塘村黨支部書記楊國文仍心有餘悸,但如今卻愁容不再:“僅僅過了10多年,紅寺堡這個西北最大的扶貧移民聚集區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荒漠變綠洲,沙丘起高樓。尤其是隨著葡萄種植基地面積不斷擴大,我們堅信‘紫色希望’越來越近。”

  紅寺堡區委書記徐軍介紹説,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全區20多萬移民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但每人平均收入仍低於寧夏平均水準。如何真正讓移民新區百姓致富奔小康,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難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華教授來到紅寺堡調研發現,雖然地處沙漠深處,但紅寺堡自然稟賦獨特:地處北緯37度至38.2度,每年日照3300小時,降雨170毫升,蒸發2700毫升,土壤PH值為7.2至7.6,晝夜溫差10多攝氏度,是釀酒葡萄最佳種植地區。經過專家再三考察鑒定,2007年,紅寺堡區委、區政府決意大力發展釀酒葡萄産業。

  最初,村民對種植釀酒葡萄並不認可,他們認為這種葡萄3年才挂果,5年才進入成熟期,週期太長,前景不看好。紅寺堡區林業局局長王青山告訴記者,為了鼓勵村民種植葡萄,政府每畝補助1300元,免費提供種苗、免費架桿、免費施肥,但響應者依然寥寥無幾。

  “做就要做到底!”紅寺堡區區長丁建成決心很大。2008年紅寺堡區一方面整合自治區各種項目資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另一方面動員幹部和經營大戶帶頭種植。2010年,當看到綠油油的葡萄園發展起來,村民漸漸看到了希望,也都跟著種起來。2011年以後,隨著晶瑩剔透的葡萄挂滿枝頭,國內諸多葡萄酒企業入村入戶整批收購。2萬畝,4.8萬畝,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到2014年底,紅寺堡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9.14萬畝。

  此後,浙江、陜西、內蒙古、山西等國內28家葡萄酒生産企業陸續落戶紅寺堡,完成投資22億元,建成葡萄酒廠6家,酒莊12家,葡萄年加工能力近4萬噸。

  常言道,好酒也怕巷子深。葡萄種上了,生産企業來了,但要做大做強,關鍵還得開拓市場。

  “我們有勇氣闖出一片市場。”原來主抓農業、現任紅寺堡區委宣傳部長的鄭亞亮告訴記者,他們堅決不走“貼牌”發展之路,要亮出自己的品牌。“依靠紅寺堡自然稟賦優勢的‘地利’,借助紅酒消費市場日趨火爆的‘天時’,外加一流管理和釀製工藝的‘人和’,我們堅持自産自銷。截至去年底,我們酒莊年銷售150噸原酒,利潤達500萬元,預計3年後酒莊産能將達2000噸。”匯達陽光酒莊的李經理介紹説。

  談及葡萄産業的發展前景,王青山信心十足:論規模,種植面積近10萬畝;論品牌,目前紅寺堡已有漢森、凱大賽仕麗、紫尚、瑞豐等一批國內知名葡萄酒品牌。荒漠深處綻放的“紫色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