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通京津冀資源迴圈“經脈”

  • 發佈時間:2015-08-06 01:30:5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本報記者 劉曉瑩

  京津冀協同發展又向前邁進一步。

  日前,工信部正式啟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指出到2017年建設50個能夠支撐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格局的重點示範項目,實現年消納工業固體廢物4億噸,加工利用再生資源2000萬噸,總産值達到2200億元,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00萬噸,減少細顆粒物排放2000噸。

  工業與資訊化部副部長毛偉明表示,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協同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有利於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快速發展,並形成引領我國節能環保産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産生了大量的工業固體廢物,也是再生資源高度集中的區域。”毛偉明説。

  “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價值驚人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集聚了眾多的礦山、鋼鐵、水泥、玻璃、發電廠等企業。長期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産生了大量的工業固體廢物,據毛偉明介紹,僅2014年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含廢石)就達23.7億噸,歷年的堆存量更是數字驚人。他同時強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也是再生資源高度集中的區域,2014年主要再生資源産生量達4410萬噸。

  “大量的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為京津冀地區培育資源綜合利用産業提供了重要基礎。實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大力推動尾礦、廢石、鋼渣、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産業,以及廢金屬、廢塑膠、廢橡膠、廢舊機電産品、廢棄電器電子産品等再生資源産業,將這些‘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有效協同利用,有利於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快速發展,並將會形成引領我國節能環保産業發展的新增長極。”毛偉明説。

  資源綜合利用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據介紹,“十二五”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初具規模,年産值超過千億元。建設了承德等一批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在天津、河北、山東等地形成了廢金屬、廢塑膠、廢電子電器等回收利用集聚區,培育了北京金隅等一批綜合利用龍頭企業。

  轉型升級和生態發展必須“兩手抓”

  “實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産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具體落實,對於實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産業轉型增長與生態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毛偉明説。

  他表示,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面臨的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加大,區域內霧霾問題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重大環境問題,同時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嚴重,工業固廢、城市垃圾等問題困擾著京津冀發展。

  “特別是近年來,我國鋼鐵業快速發展,推動了燕山、太行山鐵礦的大面積開採,其結果形成了尾礦的巨量排放。目前燕山地區尾礦存量巨大,據調查僅承德尾礦存量就近20億噸,尾礦庫826座。大面積的尾礦庫堆積,存在著潰壩等極大的安全隱患。”毛偉明説,“同時,這些地區也是京津的重要水源地和水源涵養區,大面積的尾礦庫堆積對京津水源構成很大威脅。”

  事實上,據了解京津冀地區每年建築用石灰岩質砂石料總消耗約6億噸,基本通過開山炸石取得,據估算炸藥爆炸排放大氣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大約相當於746萬輛小汽車的年排污量,超過北京市全部機動車的排放量。“大力推動尾礦代替砂石料是減少工業爆破的有效措施,也是治理霧霾的重要手段。”毛偉明説。

  他表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我國重化工業集中的重點區域,也是産生工業固體廢物和再生資源高度集中的區域,要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歷史機遇,認真檢視以往粗放的發展方式,正視嚴重的生態問題,切實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實現工業綠色發展。”

  “資源綜合利用是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的有效手段,能為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障,也是解決工業固體廢物不當處置、堆存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的治本之策。”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雲虎説。

  集群效應催生高效有機産業鏈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畢俊生表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産業還比較分散,綜合利用企業與上游企業主營業務關聯度低,尚未形成高效有機的産業鏈,區域産業集群效應還不明顯。

  對此,毛偉明也坦言:“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工業化過程中長期未能得到很好解決的重大問題,影響著我國現代化發展進程。

  “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實施行動計劃,發揮地區間優勢和潛力,加強區域間産業對接,建立完善跨區域産業鏈,構建區域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體系,探索資源迴圈利用産業區域協同發展新模式,從而引導和帶動全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毛偉明説。

  據了解,此前工信部在全國選擇了12個工業固體廢物産生量大、堆存多、綜合利用有一定基礎的地區,在區域上開展了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工作,已經對資源綜合利用區域協同發展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索。調查發現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在資源綜合利用産業鏈中處於不同的環節,産業類別、産業基礎、發展階段等方面差距懸殊,存在著很大的互補性。

  技術創新助力資源綜合利用

  畢俊生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産業規模還比較小,從事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企業多以中小型為主,産品附加值低,無法獲得明顯的規模效益,缺乏市場競爭力。同時,産業發展存在技術瓶頸,缺乏大規模、高附加值利用且具有帶動效應的重大技術和裝備,亟待突破。”

  對此,毛偉明強調,技術創新是推進行動計劃的重要支撐。“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聯合創建資源綜合利用産業技術創新聯盟,發揮聯盟在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創新能力提升、人才培育、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方面的積極作用,推進政、産、學、研、用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進一步有機融合。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加快建設一批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創新平臺,鼓勵企業在新技術、新産品、工業試驗和首批次産業化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尤其是協同創新,要緊緊圍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産業發展需求,有效整合創新資源,形成定位明晰、分工合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高效運作的區域協同創新體系。” 毛偉明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