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腦3D圖譜揭示神經細胞“芳容”

  • 發佈時間:2015-08-06 01:30:4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8月5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已繪製出一幅超精細的老鼠大腦的3D圖譜。該圖譜由一系列高清圖像拼接而成,單個神經細胞在奈米尺度下的特徵清晰可見,且清晰度前所未有。科學家們希望借助這一圖譜發現大腦細胞之間非同尋常的關聯,並最終厘清躁鬱症和抑鬱症等神經疾病的發病機理。

  新的研究顛覆了一個存在很久的假設,即所謂的“彼得規則”——如果兩個神經細胞彼此接近,那麼它們很可能會形成突觸,相互溝通。這個假設似乎合乎邏輯,但該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納拉亞南·卡斯瑟裏表示,它其實是假的,至少在小鼠大腦的某個特定區域(一塊從鬍鬚接受感官資訊的皮層)內是這樣的。

  卡斯瑟裏説:“大腦的複雜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兩個神經元呆在一起很多時間並不意味著它們建立了連接,成年哺乳動物大腦內這個區域就是如此,而在大腦的其他部位、嬰兒的大腦內,每個神經細胞或許會與其鄰居相連。因此,我們也需要對其他大腦進行成像,從而弄清楚這一點。”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了最新的成像系統包括硬體和軟體,對數據進行分析。硬體名為“自動化磁帶收集超薄切片機(ATUM)”,由卡斯瑟裏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研製而成,已經取得了專利。它使用鑽石刀將已染色並增塑的腦組織樣品,切割成30奈米厚的切片,然後用電子顯微鏡收集和拍攝樣品。名為“VAST”的軟體程式則對數據進行分析,製造出在神經細胞單個突觸尺度上的彩色圖像。軟體由該研究的合作者、哈佛大學的丹尼爾·伯格同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聯合研製而成。

  就目前而言,這項新技術的成本很高,對數據存儲的要求也很高,但研究人員希望能像基因測序技術一樣,不斷降低其成本,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細胞》雜誌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