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茶業必須改變“散小亂差”的局面
- 發佈時間:2015-08-04 09:29:5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世界20億人在喝茶,中國的十多億人也都是愛茶的。茶葉在中國雖然沒到事關國計民生的程度,但是茶道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精髓,代表著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如何發揮好行業組織的力量,促進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發展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為方便廣大茶企、茶商和茶友們了解中國茶行業當前發展現狀,以及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北京茶業企業商會等行業組織即將協同開展的核心工作,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依據行業的權威數據分析了新常態經濟環境下中國茶行業需要突破的瓶頸,並提出了行業商協會優勢互補、共同促進茶行業健康發展的一些關鍵措施。
3000億的利益格局
近年來,茶葉市場的整體態勢發生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就整體經濟發展形勢來看,茶行業必須轉變發展觀念,要從産業結構、産品體系調整等方面下功夫。政策的助推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因為産業發展到一定時期出現一些瓶頸,很多深層次的矛盾就暴露出來了,需要我們坐下來研究如何進行深層次的産業調整。
當外部因素和內部客觀因素都需要進行産業調整時,行業組織尤其需要發揮引導和規範作用。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14年茶行業的發展是穩步健康的。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去年茶行業是健康增長的態勢,只是農業部數據報告中的比例要比我們高一點,我們沒有那麼樂觀。
19年來,中國茶産業在經濟總量、産業集中度,茶葉産品科技含量和科技研究水準都是在穩步增長和提升。就全行業的GDP來看,2014年突破了3000億。其中,行業中的第一産業約佔到1200多億,第二産業約900億左右,第三産業是1000多億。這個發展水準還是不錯的。
茶産業發展對就業的貢獻也是可觀的。中國21個省900多個縣,約有8000多萬涉茶人口。當然,這其中有一些季節性的工人是兼職型的。
全行業3000多億GDP,平均到8000多萬從業人口,每人平均GDP是比較低的。這些數據告訴我們,中國茶行業提升空間還是很大的。比如説,中國約有4000多萬畝茶園,佔全球茶園面積的六成以上,茶葉産量估算是214萬噸左右,佔到全球的百分之四十幾。兩相對比,我們的茶葉生産效率比較低,我們的平均單産比較低,這跟我們的國情也有關係。
中國茶葉出口現狀堪憂
全球茶園六成以上種植面積,年産量214萬噸左右,但是中國茶葉多年來出口量一直維持在30萬噸左右上下浮動。
這其中,導致中國茶葉經濟總量的上漲,我們研究主要是匯率發生變化。以前是1美元兌人民幣8塊多,現在是1美元6塊多,匯率變化反映在市場價格上,當然一斤茶葉就漲了,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中國茶葉出口不利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我們的産品結構跟國際市場不完全對路。國際市場主要是紅茶,我們的優勢主要在於綠茶或者叫特種茶。
二是中國茶葉比較成本遠遠高於國際上的茶葉生産國。而影響中國茶葉成本高的因素還在産業鏈條的各個環節。
在生産環節,國外茶葉生産都是以農場制形式實現了規模化生産。多以茶農為單位,家家戶戶一兩畝、兩三畝的情況比較普遍。這樣的生産格局,導致我們勞動生産率長期難以提升。
在茶葉加工環節,産品結構也是影響成本的因素之一。到目前為止,中國茶葉産品科技含量和機械化水準都還比較低,絕大部分都是人工加工,而國外絕大多數是機械化生産的。人工成本當然是越來越高的。
在銷售端,國際市場認可的茶葉産品價格和銷售價格都比較低,而中國茶葉市場長期以來關注名優茶,兩者之間價格差距很大。比如説,國際市場一公斤茶葉零售價可能只有4-6美金,我們1斤售價幾百元人民幣都算是便宜的。
在國際市場沒有品牌,多年來基本是原料出口的,原料出口在人家的地盤上銷售當然就很便宜了。所以,中國茶葉在國內市場如火如荼,在國際市場變化不大。
必須改變“散小亂差”的局面
中國茶企業很分散,散小亂差的狀況這些年來沒有根本性改變,這就是我們業界要組織起來的道理。
行業組織的使命其實很簡單,就是大家抱團發展實現包括産品品質保障在內的行業自律,維護行業自身應有的權益。行業組織也需要在社會上樹立自己的公信力,代表行業給消費者一個承諾。在政府與企業之間,行業組織還可以發揮橋梁作用,把政府的意見傳達給會員企業,也把行業發展實際情況和企業的呼聲向政府報告,尋求政策上的支援。這些職能整合起來,就體現了行業組織的平臺功能。
因此,首先以行業標準的制定為突破口,改變散小亂差的茶産業發展現狀,這是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正在研究和部署的大事。茶行業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範,很多事情就不好開展。所以有關中國茶葉行業標準的制定事宜,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責無旁貸。
其次是提升企業的發展品質。企業是推動茶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但從全國範圍來看茶葉企業在經營模式、發展理念、人才機制等方面都落後於其他行業。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把其他行業甚至是國際上一些先進企業經營理念帶入茶行業,使更多企業從中受益。
另外,引導企業實現行銷方式的分級,也是當務之急。長期以來,中國茶葉主要行銷方式就是靠批發零售市場,以及開連鎖店和專賣店這幾個模式。目前,這些模式發展到一定程度遇到了一些瓶頸。作為行業組織,我們要研究茶葉銷售中新興業態與傳統業態之間的關係。比如説近年興起的電商,對傳統業態衝擊很大。但是電商也是雙刃劍,電商平臺快速發展中出現了惡性價格競爭、假冒偽劣等等一些負面事件。所以,如何規範電商平臺發展,解決好新興平臺與傳統業態的連接問題,推動茶行業行銷模式的創新與分級,是我們這些行業組織要去推動的重要工作。
加強茶文化國際交流
我們比較關注的一個長期目標,就是如何通過一些強有力的措施,改變中國茶葉在國際上的弱勢地位。
中國作為世界上産量最大的茶葉原産地國家,國際市場不認可我們的産品、品牌和企業,也不理解我們的名優茶産品體系。當前,中國茶葉在國際上還沒什麼話語權,要改變這種局面,不是簡單地組織企業到國外搞搞推介,帶點産品出去就完事了。
我們行業協會和商會,可能要就此做一些深層次的研究,形成一些具體措施來推動中國茶葉品牌和茶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從歷史上看,中國茶葉國際市場地位經過了一個長期演進過程,絲綢之路走了一代又一代,茶葉一直是我們跟這些國家經濟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媒介。但是到了今天,國際貿易和溝通的形式發生了變化,過去一些傳統行銷模式和産品推介方式已不符合時代要求。我認為,無論茶文化交流的形式如何創新,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市場認可的好産品。如果我們茶葉行業和企業立足點是在茶産品的創新上,開發出適合國際市場消費習慣和方便飲用的品牌産品,或者在推廣我們的名優産品時,能夠適應當前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再加上一些茶文化方面的推介與交流活動,可能就會事半功倍。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供稿)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