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公司想造中國“特斯拉”,靠不靠譜?

  • 發佈時間:2015-08-03 02:18:1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遊俠電動汽車只在驚嘆聲中呆了不到一天,然後,輿論驟然轉向,把遊俠背後的創業團隊拋上了風口浪尖。

  7月26日,連續創業者黃修源在北京三里屯舉行了“遊俠X”新車發佈會。成立於2014年3月的遊俠團隊,在28歲CEO的帶領下,造出了一輛外形酷炫的純電動車。黃修源説,他們是中國第一家能夠把自己完整樣車放到大家面前的創業公司。

  想要造車的團隊,並非黃修源一家。樂視、蔚來、小米……這些有著網際網路基因的公司,都在試圖切入新能源車領域。從樣車發佈的時間來看,遊俠確實動作最快。儘管這個“第一”,為它帶來了近乎一邊倒的嘲諷和質疑。

  “沒有按照行業規矩來玩”

  發佈會上,黃修源公佈了遊俠電動車的相關參數:百公里加速5.6秒,30分鐘充電可增加279公里巡航里程,這一數據接近特斯拉,不過只是理論數值。

  雖然目前呈現在公眾面前的只是一台靜態樣車,但遊俠團隊表示,新車將於2017年量産。

  幾十人的小團隊,花了上百天時間,造出了一輛兩年後能夠上市量産的純電動車。這在汽車業內人士看來,近似“天方夜譚”。

  一位要求匿名的汽車業內人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汽車行業的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都非常高,一個毫無技術積累的小團隊想在兩年時間內搞定車的研發、設計、製造和規模化生産,“不可能”。“即使用現成的供應商、生産線和已經培訓好的工人,兩年內實現量産都非常難。何況現在只是一輛概念車,所有東西都要從零開始。”

  國內某大型車廠工作人員表示,一輛車牽扯的零部件動輒成千上萬。對每種零部件,其所在車企都會派工程師到配件廠去進行品質監控;而在零件的層層組裝過程中,還可能反覆打磨和重來。“光這個過程就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車的性能如何,設計有沒有問題,要不要改進,必須實地上路跑了之後才能知道;匆忙發佈計算值作為車輛的參數數據, “遊俠沒按行業規矩玩”。

  7月29日,黃修源對部分質疑給出回應,並表示其團隊希望製造一台好的電動汽車的決心一直沒有動搖。

  外來者造車,如何發力?

  2015年年底出造型樣車,2017年實現小批量量産。要做“中國的特斯拉”“汽車界小米”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智車優行,不久前宣佈了他們的造車計劃。

  行業壁壘已經築起,外來者要怎麼進入?智車優行並不打算以對立的姿態殺入傳統汽車行業。其聯合創始人沈海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們不是想替代傳統車企,只是試圖重新定義汽車。和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一樣,智車優行想造“用戶體驗”更好的車。公司負責産品策劃、系統研發和造型設計,至於設計如何落地並實現工程化,他們正在以“外包”的方式和國內外有經驗、實力的汽車設計公司合作,並將通過代工實現量産。

  即使找到了願意合作的代工廠,外行人造車,靠譜嗎?沈海寅點開了一份文檔,裏面列出了國家關於汽車的各項標準,有143項。雖然是要改造傳統汽車業,但行業的“規矩”,網際網路公司也必須遵守。

  而汽車品質和安全性達到國家要求後,其他部分就是智車優行們發揮的空間。沈海寅反覆提到蘋果手機:“蘋果為什麼能在競爭中勝出?因為它更懂人的需求。”在蘋果看來,手機不再只是通話工具;而汽車在智車優行看來,也不應該只是交通工具。

  這家創業公司想改動的,並非汽車上已經傳承百年的機械工藝技術,而是通過智慧汽車系統、車聯網服務提供用戶更優化的出行體驗……沈海寅堅信,在所有行業的競爭中,“用戶體驗”會成為公司之間拉開差距的重要因素。

  同樣,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加入的新能源汽車公司蔚來汽車,給自己的一個重要定位就是“用戶企業”,用戶需求將是其生産研發期間最為關注的要素。

  網際網路公司都在説,要“懂用戶”。誰比誰更懂,難説。不過沈海寅坦言,網際網路造車公司之間不是競爭關係。在新能源車這個尚未打開的市場,大家要做的,其實是要合力進行消費者教育。

  做自己擅長的事

  汽車這一傳統行業,正在發生變化:從傳統汽車向新能源車轉變,從非智慧車向智慧車轉變。轉變,似乎將汽車行業的傳統積累做了某種程度上的消解。

  “純電動車的製造確實沒有傳統汽車複雜,但還是要解決電池和電機問題,要解決工廠的問題。”汽車業內人士表示,即使電動汽車結構精簡,但網際網路公司駕馭起來也非易事。

  但車的智慧化,正是網際網路公司可以發力的地方。而如果車能變得更聰明,車與車的通訊成為可能,交通會更為順暢;而結合租車、共用經濟這樣的模式,汽車的使用率將會提高。“車能變得更少。”沈海寅説。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資訊部部長沈承鵬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網際網路公司想造車,是件好事。

  “傳統汽車業規模龐大,想讓他們轉變觀念、創新爭先,難度大點。有外界新生力量衝進來,推你一把,或者踹你一腳,挺好。”至於這些公司能不能夠站住腳,沈承鵬表示,還得要等待市場的檢驗。“最好網際網路公司能發揮他們自己的優勢,在資訊、通信領域改造汽車業;大家都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汽車業的發展還是很有希望。”

  (本報記者許茜對此文亦有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