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積極財政政策路徑初顯:不增加赤字 債務置換發力

  • 發佈時間:2015-08-01 09: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7月30日,財政部發佈關於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有關情況的通報。通報中稱:按照相關規定,中央財政應收回119個中央部門及單位財政存量資金131億元,統籌用於促投資穩增長的急需領域。地方各級政府應收回同級各部門及單位財政存量資金2438億元,統籌用於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優先保障民生支出。

  在這份通報中,財政部指出,通過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增加了資金的有效供給,有力促進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但也應注意到,一些中央部門和地方部門仍未按要求交回財政存量資金,直接影響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政策效果。

  而盤活存量僅僅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路徑之一。7月22日,在全國財政經建會議上,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強調,做好財政經建工作必須要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其中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定投資擴大消費是六個工作中首個內容。市場預測,下半年中央在財政支出上將有大動作。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也再度強調了財政政策的重要性,稱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變調,保持公共支出力度”。

  不增赤字增效率

  “財政支出力度增加,但並不表示一定要調整赤字率。”一位財稅系統人士坦言。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定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赤字率從2014年的2.1%提升至2.3%,加上結轉項,實際的赤字率為2.7%。雖然赤字率增加,但今年以來財政收入增速遠低目標增速,全年經濟實現7%的增速仍存較大壓力。

  從年初定調積極財政政策以來,近半年時間,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並不明顯。

  財政部發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814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13.9%,同口徑增長12.5%。其中,中央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51億元,同口徑增長11.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563億元,同口徑增長12.7%。對比5月份的數據,6月當月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增長較快。

  不過,從全國範圍看,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72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8%,同口徑增長10.6%,完成預算的45.1%,與去年同期進度基本持平。

  事實上,1~6月份財政支出進度和去年持平本無可厚非,但今年以來的宏觀經濟形勢壓力帶來的財政收入下降,正成為穩增長面臨的挑戰。

  財政部發佈的數據顯示,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96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6%,同口徑增長4.7%。其中主體稅種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等增速都隨經濟下行出現大幅放緩,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速更是創下分稅制以來的最低點。財政收入的大幅下滑加大了地方債務的流動性風險,使得財政支出的可持續性受到制約,積極財政政策的空間更為逼仄。

  而下半年開始,各地政府部署的項目將陸續進入建設期,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指出要引導和撬動更多民間資金增加投入。例如,財政部大半年前力推的30個PPP示範項目,目前大多數仍然尚未動真格,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實困難不少。

  在此背景下,增加赤字被認為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項舉措。不過,在多數財稅專家看來,年初的赤字率水準已經符合當前水準,下一步只要落實好各項政策,實現預期目標也是可行的。

  在此背景下,是否增加赤字成為當前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手段。

  7月24日,上述財政系統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看沒有增加赤字的預期。這個觀點也得到了部分財稅專家的認可。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研究員楊志勇也表示:從目前情況看,不需要增加赤字,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但是上半年的支出力度也沒有發力,下半年如果收入沒有快速增長,只要增加財政支出力度就可以。“而且按照規律,年初的赤字應該考慮了GDP7%的增速,所以目前尚不需要動用赤字這個工具。”

  記者了解到,對於年中擴大赤字的討論,早在1998年就有先例。從程式上來説,如果要調整赤字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1998年之所以調整赤字,主要是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貿易出口增長大幅回落,加之當年6月開始的特大洪災,GDP同比下滑幅度超出預期。

  在多種嚴峻事件的大背景下,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當年的赤字水準進行了調整,並增發了1000億元財政債券,重點用於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很顯然,相對於1998年金融危機的大背景,當前經濟形勢遠沒有當初的嚴峻。

  本月中旬,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處在合理區間,主要指標逐步回暖,呈現緩中趨穩、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透露,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2968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

  交通銀行 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網志]認為,如果經濟中積極的因素能夠釋放效能,下半年經濟增長形勢將好于上半年。預計2015年經濟增速前低後穩,全年GDP增速在7.1%左右。

  債務置換發力

  “下半年經濟增長好于上半年可能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盛來運在解讀報告時透露出這樣一種信號。

  這和市場分析不謀而合。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也指出,6月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止跌企穩,投資下行壓力緩解。如果下半年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和大量投資項目逐漸釋放效力,下半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可能高於上半年。不僅如此,伴隨二季度房地産市場逐漸回暖,可能帶動房地産投資于三季度企穩,四季度回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經濟形勢回暖,如果赤字水準保持不變的話,要想發揮地方政府在“穩增長”中的重要功能,地方債置換成為其可運用的有效手段。

  中誠信發佈的地方債報告顯示:目前,中央已經發行的2萬億元地方債置換額度可以覆蓋2015年到期的所有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但是如果今年,經濟仍進一步下行,則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以及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將僅能依靠債務置換來解決。“粗略計算,這部分債務規模將達2.8萬億元,這也意味著市場上還需要1萬億元的債務置換。”中誠信研究諮詢部研究員余璐説。

  7月14日,市場傳聞財政部正在考慮第三批1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官方並未針對傳聞做任何官方説明。

  對此,余璐認為,債務置換將高息短期的債券置換為低息、期限長的債券,而銀行持有資産由高息短期貸款變為低息長期的資産,有利於優化資産結構。與此同時,政策規定將地方債納入合格抵質押品範圍,為商業銀行提供了改善流動性的可能。

  “雖然1萬億元置換相對於銀行上百億元的資産衝擊較小,但未來隨著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持續進行,銀行的資産收益率必將受到影響。”

  北京某股份制銀行信貸部相關人員表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而投資尤其是基建投資是穩增長的主要力量,而大量地方基建投資的債務償還壓力導致一些在建項目難以繼續開展。如果能通過地方債務置換對政府來説無疑是個好事,對銀行而言,置換後打包的債券可以投資到更多市場主體上,有利於實現高收益。

  余璐也認為,增加債務置換,可有效降低政府的利息負擔,從而可將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中,達到穩增長的目的。“也減輕了短期債務違約風險,擴大了地方政府財政調控空間。”

  中誠信一季度報告顯示,作為穩增長的主力,基建投資在財政收入和土地出讓金雙放緩的背景下,後續快速增長還將面臨資金來源的約束;一季度不到3%的財政收入增長,36.4%的土地出讓金收入下降充分説明瞭財政收入的窘迫情況,而在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的背景下,地方債務的流動性風險加大,債務置換不僅可以降低風險,也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手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