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改委超前部署新興産業 工程包引導經濟轉型

  • 發佈時間:2015-08-01 07: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楊仕省  責任編輯:羅伯特

  7月23日,國家發改委發佈《實施新興産業重大工程包的通知》,明確2015至2017年,重點開展資訊消費、新型健康技術惠民、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服務業培育發展、高性能積體電路及産業創新能力六大工程建設。

  而之前發改委已經發佈了十一大工程包,截至目前發改委已經累計發佈十七大工程包。

  “此次的六大工程包均屬於新興産業,與‘鐵公基’不同,重在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發改委固定投資司一位不具姓名的官員分析稱。

  7月28日,原國家發改委官員、北京福盛德經濟諮詢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馮德林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六大工程包與此前的十一大工程包有重疊,但更突出“新興”性,引導經濟轉型的意味更濃。

  超前部署

  “按照‘成熟一批、啟動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要求,超前部署新興産業工程項目,建立項目庫。”發改委固定投資司一位官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説。

  據悉,新興産業工程包是發改委在原有七大投資工程包的基礎上新增的。此次新興産業投資方向十分明確,“通過政策引導和適當的投資支援,增強發展新興産業、新興業態的動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改委發佈新興産業工程包的同時,還發佈了《新興産業重大工程包年度實施重點和工作要求》,不僅明確了投資領域,還清晰列出了時間表。比如,醫療健康資訊共用試點應用被規劃在明年,接下來的2017年,健康産業在資訊消費領域的重點變為食品藥品安全資訊共用試點應用。

  “列出時間表也是根據實際難易情況,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更為重要的是,新興産業投資同樣與國家戰略緊密相連。發改委文件稱,2016年就將開展資源環境綜合應用示範,針對京津冀等地區節能減排、大氣和水環境變化、城市群可持續發展,在國土、環保、農業、水利、林業等領域開展綜合應用示範。

  事實上,目前,資訊技術正快速運用於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由此産生了各種新興業態。“‘網際網路+’就是‘網際網路+各個傳統行業’,是通過網際網路等資訊技術對傳統産業進行改造升級,這是我國培育新興産業的主要方向。”馮德林對《華夏時報》記者説,下一步,可能會有具體的政策跟進。

  新興産業快速發展

  目前,各地也正在爭搶新興産業。《華夏時報》記者採訪獲悉,最近幾年,各地在招商引資上想方設法爭搶一批新興産業項目。

  比如,山東淄博市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的投資明顯提高,上半年新材料、生物及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等新興産業項目實際到位投資86.7億元,佔工業項目引進投資的71.1%。

  據張韶春介紹,創新一直是安徽省的核心發展戰略,尤其是自2008年設立合蕪蚌試驗區以來,創新工作推進機制逐步建立,安徽省區域創新能力由全國第15位躍升到第9位,打造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

  “近5年來,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年均增速超過20%,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約20%,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40%。”張韶春説。

  “我們按照‘領軍企業-重大項目-産業配套-産業基地’的思路,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産業。”張韶春説,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設立之初,起草了安徽《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意見》等文件,形成了戰略性新興産業政策體系。

  此前,四川、貴州、天津、重慶、湖南等省市都正在爭取列入全國首批全面推進創新改革試驗試點。

  “崛起中的新興經濟不應被忽視。”據安信證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袁志輝分析,今年上半年新興産業快速發展,彌補了因傳統産業萎縮而帶來的負面影響。據統計,自2014年以來,實體經濟快速下行,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速累計同比從2014年初的10%高位直線下跌至2015年二季度的6.3%。

  不過,電子資訊、機械裝備製造、生物科技等新興産業取得較快的發展逆勢攀升。比如,TMT行業(電腦、通信和電子設備製造業)的工業增加值,從2014年初的接近10%緩慢抬升至2015年上半年的接近12%。

  “新興經濟主要集中在第三産業,而傳統産業主要體現在第二産業。”馮德林認為,新興産業的快速發展實際上已經超出市場的預期。數據顯示,第二産業對GDP的貢獻率從2012年的55%下降至當前的39.8%,而同期第三産業對GDP的貢獻率則從44%增長至56.8%,在權重上已經超過第二産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