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亞投行“劇本”超出預想 北京化危機為機遇
- 發佈時間:2015-08-01 07:26:00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本《外交學者》7月31日文章,原題:國際社會如何改變中國的亞投行 對於中國創建亞投行的動機,及北京如何希望利用它服務自身政治、經濟和戰略目標,外界討論甚多。那中國在實現這些目標方面有多成功呢?
細察2015年北京對亞投行立場的變化,從中可見中國的行為如何受到國際社會影響。如今的亞投行已迥異於當初中國設想的,這反映在一系列問題上,包括會員資格、出資金額、否決權和亞投行與中國自身經濟目標的聯繫等問題。
首先,中國對亞投行會員資格的立場前後變化很大。最初,它並未計劃讓亞洲以外的國家加入。歐洲的熱情令中國驚喜。北京迅速調整立場,歡迎歐洲、非洲和拉美國家申請成為意向創始成員國,以爭取更大國際支援。
另一重大變化是亞投行已成為多邊開發銀行,這與中國最初設想的大相徑庭。北京最初認為,該銀行要麼是本國的援助機構,要麼是負有某種政策職責的商業銀行。但最終按照章程,亞投行將是多邊開發銀行,中國發揮重要、但非主導作用。這令亞投行成為不得不創造收益的“準商業銀行”。
對中國在亞投行否決權的擔心一直在減緩。2014年首次簽署諒解備忘錄時,中國計劃出資50%,許多人認為這將轉化成絕對否決權。但隨著更多國家加入,中國把出資比例減少到約30%,投票權降至26.06%。亞投行將無法免於北京的特殊影響和特權,但國際監督壓力及北京對聲譽的愛惜和對國際承認的渴望,會産生重大影響。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亞投行推進自身利益。令人鼓舞的是,中國當初最具爭議的目標之一——推動出口以吸收國內過剩産能,逐漸從政府聲明和媒體報道中消失。
中國調整預期和立場並接受一個不同於其早先預想的亞投行,關鍵原因是國際社會。美日等國的懷疑,也對抑制中國私欲並促使北京謹慎行事起到重要作用。中國的這種靈活變通是一種積極現象。(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