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創業熱潮的A面B面

  • 發佈時間:2015-07-31 07: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湖南長沙的傳媒、超市領域工作上十年的鄒愛華,今年初從湖南省最大的連鎖超市步步高集團辭職,與同事一起創辦了一家專營南方山貨的網店。目前,網店經營已步入正軌,月銷售額在30萬元左右。

  “眼下是創業的黃金期。”鄒愛華説,隨著商事制度改革,審批手續大為簡化,一到兩天就能開辦一家公司,同時隨著我國居民消費能力和水準的提高,“只要專注于將一個領域,甚至一類商品做好,就會獲得市場認同和回報”。

  記者在福建、湖北、湖南、上海等地採訪了解到,去年以來,隨著各地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的推進,像鄒愛華這樣的創業者越來越多。政府持續加大對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改革紅利正在釋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正在形成。

  不過,由於創新創業“扎堆”網際網路經濟,不少創新創業者尚缺乏明晰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構想,産品難以轉化為市場認可的商品,政府扶持政策“碎片化”,政府配套“軟服務”亟待加強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創新創業熱潮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

  A面:

  改革紅利釋放 創新創業成潮

  2011年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博士畢業的曾建華,畢業當年就創辦武漢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過近四年的打拼,公司目前已擁有生物藥粧和醫藥産品領域的兩個品牌,年銷售額上千萬元。4月中旬,華肽生物在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在科技板成功掛牌登陸“四板”。

  “我能夠實現創業夢想,離不開在大學時接受的創業培訓,以及學校和政府的政策支援。”曾建華説,他在大學時就先後參加過“未來企業家訓練營”等校園培訓活動,開啟他借助專業技術研發新型高科技生物藥粧的想法,並獲得多項創業基金資助。成立公司後,他還收到學校産業集團注入的30萬元天使基金,併入選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專項人才計劃,獲得政府創業投資和國家創新基金的支援,幫助他的創業夢想順利平穩起航,“現在只要擁有成熟的項目,合理的團隊,清晰的思路,加上政府和社會的支援,實現創業夢想已不再遙遠”。

  武漢自2013年8月啟動扶持大學生創業的“青桐計劃”,包括對大學生在孵化器創業給予創業財政補貼、小額貼息貸款、創業場所房租補貼、天使投資基金引導、風投基金風險補償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武漢市科技局“青桐辦”主任彭華魁表示,“青桐計劃”計劃實施近兩年,累計催生大學生創業企業(團隊)1600個,創業帶動就業1萬多人,累計促成大學生創業企業融資近6億元。

  在民營經濟發達的福建石獅,市委書記張永寧告訴記者,通過商事制度改革和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三證合一”,激發市場活力,去年以來,全市新增各類經濟戶口2.1萬戶,同比增54.16%,總量達5.5萬戶,平均每個工作日誕生60余戶市場主體,平均每12個常住人口中就有1名創業者。

  今年以來,上海先後出臺了《上海市企業住所登記管理辦法》、《公司股東及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辦法(試行)》、《支援上海眾創空間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支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文件,為創業創新激發了活力,為企業“開門”降低了門檻。

  “像創業型企業,大量投資快進快出,股東變更很頻繁,可以前登記部門規定所有股東必須親自到場驗明正身。可這些投資人天南海北,有的還在國外,要讓他們湊出一個共同的‘檔期’特別難,無非是過來簽個名,不是複雜的事情。”上海親益保網路科技有限公司CEO宗繼説,此前為了湊齊一次股東花了半個月時間,這對急需用錢的初創型企業來説時間太久。而上海現在變革方式,採用“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除非監管部門覺得材料出現問題,才需要股東到場。“現在我五分鐘就能辦完提交手續了。”

  創業初期,房租成本是企業的一大難題,上海也探索了放寬企業住所的登記刺激創業。“我2008年就開始做農家樂,可是由於政策限制,宅基地只能註冊為個體戶,不能註冊為公司,也沒辦法直接給員工交社保,只能繞道到開發區再註冊一個公司。”崇明聚銀莊園度假村總經理沈國興告訴記者,現在政策放開了,只要宅基地相關的利害人同意了,就能註冊為企業住所,自己打算把新公司遷回農村宅基地,還打算把自己的小微企業包裝上市。

  而且,以前要求一個創業公司如果有三塊牌子,註冊時需要三個地址,那就得至少有三個房間,101A、101B和101C,才能讓公司看起來“像樣點”。“而現在網店比較多,很多人註冊了新的公司從事電子商務時,不需要具體的辦公地點,在家裏就可以辦公。按照以前的註冊方式,一個孵化園裏劃分了多少塊,就只能有多少家公司,哪怕大家都是電子商務,孵化園沒人辦公,也不能再多註冊。”上海市工商局註冊處工作人員魏頔説,這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最終成本只能讓創業人買單。只要滿足不擾民、不影響周邊環境等前置條件,眾創空間裏無論有一家、兩家,甚至100家企業,都可以使用同一個地址來註冊,降低房租成本。

  以前想要把舊工廠、舊倉庫改成創意園區,提供給企業註冊,流程特別複雜,需要提交各種資料,各個相關部門審核。每家企業的入駐還要再進行認定,流程長、時間慢,其他業態的比例還必須嚴格控制。“我們整個申請過程特別漫長,將近一年。”尚街loft時尚生活園區總經理侯文崢説,期間工商、稅務、消防、公安、商務委、發改委、建設委等部門,還以聯席會議的形式開了多次協調會。而以後除了違法建築、消防弱電等涉及安全的專用部位不可作為住所,居民小區會所應符合規劃或經一定比例業主同意以外,其他非居住用房均可以作為企業住所。

  B面:

  “扎堆”網際網路 “創客”生存難

  記者採訪發現,當前不少創業項目過度集中在網際網路領域,易形成“泡沫”,一些創業者特別是大學生創業有“創意”但缺乏市場認可的産品,缺乏明晰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構想,生存艱難。

  去年11月,1980年出生的劉遠志和殷世勇在福州創建了陽光創客空間,旨在帶動草根創新的需求,將“創客”的創意孵化成産品。劉志遠説:“只要是有創意,又想把創意做成産品的人,都可以來這裡,我們提供場地和設備支援。”

  在政府的扶持下,陽光創客空間在福州高新區海西園創業大廈獲得400平方米、為期半年的免費場地。目前,陽光創客空間已“孵化”出近百個富有創意的産品。

  殷世勇向記者坦言:“最大的難題是創客産品孵化成商品時‘夭折率’過高,‘創客’要向創業者轉化並非易事,因為‘創客’擅長的是做出樣品,而不是面向市場的商品。”

  目前,由於場地免費期限已到,陽光創客空間已搬離創業大廈,只能租住在小區裏,僅靠網上銷售科技啟蒙教育産品勉強支付房租水電,“創客”的積極性也小了。

  記者採訪發現,熱衷於開發APP,通過市場融資等方式,快速産生市場影響,成為不少地區創業者首選,也是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的創業領域。然而,大量網際網路創業“火得快,死得快”,容易形成虛假繁榮的市場“泡沫”,誤導和傷害一批創業者。

  “一個沒學過一天編程的文科生,培訓一個星期就可以編出APP,還可以輕鬆拿到幾十萬創業投資。但要做實業,沒有一定資本和實力,根本無從談起。”華中科技大學企業孵化器總經理方偉説,大環境使得大學生創業者不得不利用僅有的專業知識,從創業容易成功的網際網路領域入手。據方偉統計,該校大學生創業項目中,有90%是網際網路。

  知名網際網路領域研究機構艾瑞日前發佈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手機APP超過400萬個。平均每個手機上安裝的APP數量僅為35個,而我國智慧手機用戶約為5億個。這意味著平均每個APP只有4300多個用戶,存在巨大的資源浪費。

  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林翊説:“多數創業者圍繞著APP研發、傳統行業O2O等路數扎堆創業,卻沒有在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很多創客沒有一個很明晰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構想,生存是非常艱難的。”

  破解:

  “輸血”“造血”雙管齊下

  記者採訪發現,儘管各地出臺了不少鼓勵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但配套服務不善,扶持政策“碎片化”,創業者享受優惠常“卡殼”等問題仍然存在。

  不少地方紛紛依託高新園區、高等院校搭建創業園區、創業孵化站等平臺,然而不少創業園在服務設施、地理位置等方面配套存“先天缺陷”,一些地方出臺的免房租等優惠政策期限太短,一些創業園區地處偏遠郊區,周邊物流、生活等方面“軟體”配套不足,導致創業範圍和領域有限,提升了創業成本。

  政府扶持政策“碎片化”優惠難享受是各家企業向記者反映的問題。華東地區一家軟體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説,去年當地科委、經信委等多個部委的各種扶持資金加起來,公司符合條件可以申請的資金大約有700萬到800萬元,但公司安排了專門人員申請了一年結果卻顆粒無收,而且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原因落選。

  該負責人説:“資金出自多頭、申請條件五花八門,每個資金需要的材料不同,且政府部門也沒人指導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申報。而我們發現有很多專門跑項目的仲介,收取10%-20%的仲介費,他們對政府部門的要求瞭如指掌,也知道材料填寫的標準格式,申請率會高很多。”

  湖南省留學生創業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義高説,目前政府扶持資金總量多,但多屬於“被動式”扶持,需要申請者填寫資料、層層報批,屬於等項目“找到府”,或者單純屬於“錦上添花”,難以做到“雪中送炭”。政府扶持資金應該更多主動發現和尋找合適項目進行投資,並定期對政府性基金投資的合理性、回報率等情況進行審計,提升扶持資金使用效率和效果。

  鄒愛華等創業者建議,扶持創業的政府部門應該加強扶持政策的梳理、整合,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手段,將扶持優惠、申報條件等內容,及時、全面向創業人員發佈,使創業人員的精力更多地投入“跑市場”,而非“跑政府”。

  華中科技大學啟明學院副院長黃剛説,政府在規劃和建設創業園等創業扶持項目時,一方面必須將配套政策考慮在先,對於創意類、針對大學生為主的孵化器,最好與高校合辦,並建在高校周邊;另一方面,改變創業園只有創業大樓的操作模式,引入倉庫物流等綜合配套産業,覆蓋更多創業領域。

  林翊提出,創業者應當強化自身“造血”功能,把重心放在核心技術上,提升以創業帶動創新的自主突破能力,加強産品商業轉化意識,主動對接市場和資源,拓展盈利空間。

  (記者 鄭良 林凱 李勁峰 陳俊 周琳 綜合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