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轉方式:往哪轉 怎麼轉

  • 發佈時間:2015-07-31 06:45:2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夏糧生産實現“十二連增”的背後,是我國農業緊緊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的工作主線。如今,糧食生産不再只關注年度産量,而是更注重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同步實施;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糧食經濟、種養結構不斷優化——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綠色發展之路。隨著適度規模經營與主體培育同步加快,結構調整與佈局優化同步推進,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同步實施……全國農業轉方式邁出堅實步伐。

  培育主體 創新經營

  與全國多數地方一樣,産糧大縣四川崇州農業經營也面臨“地碎、錢散、缺服務”的制約。近年來,當地探索了一種“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的農業共營制。村民們以土地入股方式成立土地合作社,合作社理事會決策“種什麼”,職業經理人負責“怎樣種”。經營純收入按1:2:7分配,一成作為合作社公積金、二成是職業經理人佣金、七成是社員分紅。28歲的魏濤是當地千豐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去年,合作社的油菜收成好、水稻産量高,魏濤收入超過10萬元。

  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在引導土地積聚的同時,還要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準。崇州集賢農業綜合服務站承擔著附近幾個鄉鎮的農技、農機、畜牧等公益性農業服務。綜合站還配套開辦了農業服務超市,採取市場化運作。服務大廳內,農機作業、植保、勞務等費用標準一目了然。農業超市旗下的農機醫院,每年可為200台大中型農機具提供保養、維護服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表示,農業共營制的探索適應了農業經營轉型的需要,不流轉土地,卻培育了兩類新型經營主體,即農業職業經理人與農業專業服務組織。前者改善了農業決策經營效率;後者促進了農業的技術分工,提高了生産效率。

  今年年初,江蘇省農委在全省涉農高校開展了大學生從業意願調查。數據顯示,涉農專業大學生中願意去農村就業的佔29%。如何讓農業後繼有人?江蘇省大力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在普遍存在農業兼業和純農戶的蘇中、蘇北地區,重點發展服務主導型適度規模經營,形成了以射陽縣聯耕聯種、睢寧縣農田託管等為代表的經營新模式。

  截至目前,全國耕地流轉面積佔家庭承包面積比重已超過30.4%,經營面積在50畝以上的農戶超過341萬戶。農業部、財政部不斷加大對新型主體的扶持力度,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截至6月底,全國工商登記的農民合作社已達到141.2萬家。

  種養結合 一三聯動

  在糧食連續增産的同時,我國農業發展數量與品質、總量與結構等結構性矛盾突出。農産品品種品質結構與居民消費快速升級不相適應,高品質的牛羊肉、奶類、果菜等農産品生産與消費需求有差距。種養結合不緊、迴圈不暢凸顯,糧飼結構不合理,種植業與養殖業配套銜接不夠,一、二、三産融合不足,農産品加工水準和轉化增值率依然偏低。

  糧草兼顧、種養結合是調整農業結構的重要內容。農業部計劃司司長葉貞琴説,據《中國糧食發展報告》,我國飼用糧總量佔糧食總消費的比重已由26%提高到34%。今後,保障飼料糧有效供給是難點。同時,隨著我國每人平均GDP進入6000至10000美元區間,對肉蛋奶等消費需求更高。通過發展草食畜牧業,能更好地滿足我國食物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

  黑龍江省北安市地處小興安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是大豆、玉米等作物的主産區。自2015年被確定為糧豆輪作試點市以來,北安市推動種植業結構優化調整,大豆種植由佔總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增加到三分之二。通榆縣是吉林省唯一的牧業縣,現有耕地600萬畝、草原350萬畝。在農業部確定為糧改飼試點縣後,該縣著力解決優質飼草料供應難的問題。隨著種植青貯玉米效益的提高,牛羊養殖場與青貯玉米基地實現有效銜接。

  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永和創意農業觀光園裏,搶眼的紫色水稻在綠色稻田裏勾勒出了一組熊貓的圖案,引得遊人駐足。“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成都市著力打造具有文化底蘊的鄉村旅遊景點,每年舉辦鄉村節會活動110個,有效促進了一三産業融合發展。

  節水控藥 治污凈土

  我國農業發展成就巨大,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一方面,農業資源過度開發,復種指數高,資源的弦繃得越來越緊;另一方面,農業面源污染加重,農業生態系統退化,農業生態環境亮起“紅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是生態環境的可持續。不久前,農業部牽頭印發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

  我國農業用水量佔全社會用水總量的比重已由1998年的69.3%下降到2013年的63.4%,同期,我國糧棉油、果菜糖都大幅增産。這主要得益於農業用水效率提升。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認為,節水的根本出路還是要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分區開展節水農業示範,改善田間節水設施設備,積極推廣節水品種和節水技術。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和用水效率控制紅線。

  近年來,我國畜禽養殖總量不斷上升,全國每年産生38億噸畜禽糞便,有效處理率不到50%。農業部總畜牧師王智才説,要統籌考慮環境承載力及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要求,推廣有機肥還田利用,還要大力推行標準化規模養殖,支援規模化養殖場(區)配套建設畜禽糞污處理設施,探索規模養殖糞污的第三方治理與綜合利用機制。

  近年來,我國農藥使用量約31萬噸(有效成分),利用率僅為35%。“低毒生物農藥殺蟲效果不佳,加上農民生産習慣等因素,使得低毒生物農藥推廣難。”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説,要加大綠色防控力度,因地制宜整合推廣適合不同作物的全程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模式,發展一批裝備精良、服務高效的病蟲害專業防治服務組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