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歷城爭當建設現代泉城“排頭兵”

  • 發佈時間:2015-07-30 11:32:31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歷城區委十三屆六次全體會議舉行,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十屆八次全體會議精神,總結回顧上半年工作,並安排部署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動員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識,振奮精神、真抓實幹。

  今年上半年,歷城區以“適應新常態、把握新階段、建設新曆城”為主線,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實現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代表經濟發展水準和品質的財稅指標、增幅均創新高,實現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7.38億元,同比增長18.25%。其中,稅收收入28.21億元,同比增長24.05%,兩項增幅都高居全市首位,比全市平均增幅分別高出7.52和14.45個百分點。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歷城區將努力在濟南“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中爭當排頭兵,圍繞成為“濟南跨越發展新的增長極”這一目標,強化建設融合發展聚集區、新型金融示範區、現代物流核心、産學研一體化先行區這“四個建設”,推進歷城經濟社會跨越發展,譜寫省會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的新篇章,為全市發展作出大貢獻。

  建設融合發展聚集區:

  堅持三次産業融合發展

  搶佔區域發展制高點

  三次産業融合發展,歷城區在全市有著獨有的優勢。

  除了具備良好産業基礎外,多年來歷城區一直堅持“三次産業融合發展”的發展思路,並已取得了積極成效,三次産業融合發展趨勢進一步明顯,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這也為該區在打造濟南區域性經濟中心中建設融合發展聚集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後,該區將著力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以高新技術産業和先進製造業為支撐、以都市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産業體系,推動産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努力實現投資聚集,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高度聚集資本、技術、勞動力、資訊等生産要素,著力增強城區的規模效應和擴散效應,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面積的投資強度、産出效益和財稅貢獻,推動産業向高端高質高效方向發展,從而積極搶佔區域發展的主動權和競爭的制高點。

  建設新型金融示範區:

  借勢錯位發展補齊金融短板

  在打造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中建設新型金融示範區,歷城區將在“中央商務區核心輻射圈”上做文章。作為中央商務區的週邊拓展區,商務區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資源流將首先在此集散。因此,該區將利用好商務區輻射帶動作用,借勢錯位發展,從而補齊金融經濟短板。

  歷城區將借助打造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定位,利用好中央商務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以二環東路和經十東路兩條主幹線為紐帶,串聯我區的洪樓商圈和唐冶新區,借勢在中央商務區輻射圈週邊,形成與中央商務區聯繫最為緊密、承接最為便捷的歷城新型金融示範區。

  同時,該區將實現錯位發展,結合全區産業融資需求強勁、市場容量較大的經濟大區優勢,樹立“錯位互補”意識,以發展新型金融為重點,以創建全省“民間金融發展示範區”為抓手,搞好規劃、建好平臺,定好政策,加大對股權投資、融資租賃、民間資本管理等新興金融機構的扶持培育,這些新型金融具備“小、新、活”的特點,發展勢頭強勁,增速可能超常。

  建設現代物流核心區:

  物流企業提檔聚集發展開拓“網際網路+物流”模式

  濟南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歷城是主戰場、主陣地。

  該區轄區內有濟南國際機場,這是歷城發展現代物流産業相比較于其他縣區的獨特優勢;城際交通“樞紐”新東站以及濟青高鐵、石濟客專的開工建設,還有將來濟萊城際鐵路、濟德城際鐵路以及軌道交通的開工建設,勢必強勢帶動歷城與周邊地區實現“無縫隙”對接……這種立體化、樞紐型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歷城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保障。

  此外,該區現代物流發展蓄勢待發。目前全區有4A級以上大型物流企業8家,佔全市的一半多,新加坡普洛斯、豐樹和香港巴夫洛以及瑞康醫藥、佳怡等國際國內知名的現代物流企業已運營在或開工建設。

  要打造現代物流核心區,歷城區下一步將加快物流企業向園區集中,促進物流企業集群化發展。同時,在物流企業的招商引資中堅持引入國內一流、國際上有影響的知名企業,使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佔據主導,促進全區物流産業水準和檔次提升,向高質高端發展。此外,研究利用“網際網路+物流”模式,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做全市立體化、多元化物流實驗基地,讓“網際網路+”發揮重要作用。

  建設産學研一體化先行區:“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實現科技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濟南建設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歷城區在其中將起到明顯支撐作用。

  歷城區在科技創新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智力資源豐富,區內駐有山東大學、省農科院等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數量全市第一,在校師生和科研人員超過20萬人,可謂是“近水樓臺”,有利於科技成果最先最快應用、科技成果最先最快轉化為生産力,科技成果最先最快創造産業産值。

  要建設産學研一體化先行區,歷城將實施“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戰略,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引領作用,以加快臨港開發區國際創業園建設為抓手,加快創新創業發展平臺,進一步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層次合作,利用高校在産學研方面的專長和經驗,加快建立和完善與高校、科研院所的資源整合共用機制、經常性聯絡對接機制等,爭取更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我區建立高新技術産業基地、人才培訓實踐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援和科技支撐。同時,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促進高新技術産業集群發展的同時,突出抓好創新驅動,進一步研究出臺鼓勵支援創新政策,激發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研發熱潮,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産業核心競爭力。

  (本報記者 李小夢 通訊員 張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