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歷城:發展快 後勁足 幹勁大

  • 發佈時間:2015-06-19 11:31:12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5月,歷城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和稅收收入的增幅均列全市第一:全區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7876萬元,同比增長17.93%。其中,稅收完成241726萬元,這一衡量經濟發展品質的標誌性指標同比增長24.93%,比全市平均數高出16個百分點。

  在經濟下行的宏觀背景下,在曾經的支柱産業不景氣的困局中,歷城區財政收入品質和稅費比重卻進一步提升,在這正負之間,是該區解放思想、迎難而上,實現經濟運作品質脫胎換骨般的升級。而支撐這組數據的,正是該區大項目建設和片區綜合開發等系列大動作。

  項目建設,土地是關鍵。繼2012年榮獲“全國首屆節約集約用地模範區”之後,歷城區在破解制約城市發展的土地難題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出讓土地數量每年增長千畝以上。2014年,全市安排使用用地指標1.82萬畝,歷城區使用指標6119畝,佔全市33.6%;去年曆城區供地10147畝,掛牌出讓4216畝,出讓總額93.7億元,新增用地指標、報批徵地在全市均佔到三分之一以上。

  “發展快、後勁足、幹勁大”,日前,市委主要領導來歷城調研時對該區給予充分肯定。目前,該區經濟加快發展的總體態勢,折射出全區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局面,意味著該區正逐步向省會現代化中心城區邁進。

  實現産業轉型升級突破經濟發展瓶頸

  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歷城區“一企獨大”、重工業比重過高、産業結構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格局,受到前所未有地巨大衝擊和嚴峻考驗。對此,該區迎難而上、積極化解,其中,優化産業結構、加快産業轉型升級、促進産業提速增效,是突破經濟發展瓶頸的關鍵所在。

  調整産業結構、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歷城區將重點放在新興産業上,著力構建符合資源稟賦、産業基礎和未來發展方向的現代産業體系。

  一産上,該區提高農業的集約化、産業化、市場化水準,推進農村産權交易市場建設,探索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流轉交易等有效途徑,目前,歷城區土地流轉已累計達到18.5萬畝,佔全區耕地總面積37.7%,超出全市17個百分點。

  二産上,該區著力打造現代工業聚集的臨港經濟開發區,特別是歐洲工業園。截至目前,歐洲工業園已引進了世界500強企業德國博世汽車轉向系統(濟南)有限公司、德國福士汽車零部件(濟南)有限公司、德國大陸汽車電子(濟南)有限公司及比利時艾斯克聯軸器(濟南)有限公司、瑞士歐瑞康巴爾查斯涂層有限公司、義大利艾德勒(濟南)機械有限公司等來自德、比、瑞、意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25家外資企業,成為濟南市最大的歐美企業聚集區。其中,德國博世汽車轉向系統(濟南)有限公司自入區以來,多次增資後註冊資本由8410萬元增加到了1.89億元,並投資2億元實施了5000平方米廠房擴建和轉向機研發中心項目。其研發中心與德國福士汽車(濟南)公司研發中心是兩家公司在亞太地區設立的唯一研發中心。

  三産上,該區著力在優化佈局中實現更高層次發展,重點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金融方面,歷城區大力發展繁榮民間金融機構,不斷創造新的金融業態,推出新的金融産品,充分挖掘民間資本發展潛力,為歷城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支援。最新數據顯示,歷城金融機構及金融網點共226家。銀行類金融機構24家共開設支行40家、小額貸款公司5家、融資性擔保公司7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2家,金融從業人員5000多人。物流方面,2015年全區確定的100個重點項目中,僅現代物流業項目就佔到12個,包括新加坡普洛斯濟南臨港物流園項目,香港巴夫洛濟南臨港物流園項目,新加坡豐樹高端工業物流園項目等。世界知名物流企業紛紛來歷城投資,其中普洛斯(濟南)倉儲設施有限公司新增註冊資本5100萬元人民幣,總註冊資本達到了11380萬元人民幣,成為目前全市註冊資本最大的外資物流企業。

  加快産城融合推動經濟發展

  城市沒有産業支撐,即便再漂亮也是“空城”;産業沒有城市依託,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轉”。因此,歷城區轉變經濟發展思路,積極尋找經濟發展增長點,加快重點片區開發,以産促城,以城興産,加快實現産城融合,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引擎。

  以華山、唐冶、王舍人等重大片區開發強力推進為標誌,歷城區已進入城鎮化規模加速擴張和功能形象大幅提升的協同推進期。

  華山片區目前共完成拆遷285萬平方米,安置一區項目正在主體施工,安置二區項目部分地塊的地勘、試樁工作基本完成,正在進行施工圖設計。商品房開盤銷售4500余套,總銷售金額約40億元,目前,129棟單體開工,正在主體施工。

  雪山片區中新·智慧城則是“産城融合”一大亮點,佔地約8360畝投資500多億元的中新生態智慧城,項目選址于歷城區雪山片區,圍繞“産居協同、綠色生態、便捷交通、智慧社區”的理念,由吉寶集團引進新加坡的優勢産業資源,以“文創+教育”為主導方向和核心識別,聯動唐冶、孫村、高新區等組團,打造“2+2”的産業體系——2個智慧型主導産業,即文創服務(數字傳媒、創意設計、數據服務等)和教育培訓(國際教育、藝術教育、職業培訓等);2個生態型支撐産業,即都市休閒(商務休閒、文創休閒、生態休閒、商業休閒)和居住配套(生態居住、智慧科技居住、生活配套)。截至目前,已規劃落位該片區的重大項目十余個。

  唐冶片區被定位為東部城區公共服務中心、中央居住區和東部區域性中心核心區,是濟南四個城市副中心之一,已落地的16個項目總佔地約3700畝,項目總建築面積78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70億元,項目完成後實現年利稅約17億元。

  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有後勁

  沒有科技創新,經濟發展也就沒了後勁。因此,歷城區堅持實施科技創新驅動,在完善機制和合作創新上下功夫,為轄區內企也同時為全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在機制創新上,歷城區完善科技型企業科技金融服務機制,以實行“科技創新券”方式支援中小微企業購買科技服務,促進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從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該區探索“企業主導、協同攻關、市場驗收、政府補貼”科技項目實施模式,突出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投入、組織實施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強化技術創新市場導向,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動力、活力和效益。

  在合作創新上,歷城區充分發揮區産學研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加快與山東大學等7家高校和科研院校聯合。截至目前,轄區內已有100多家企業與山東大學、省科學院等8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長期科技合作關係,全區年技術成交額超過4億元,多項重大高新技術成果在該區搭建的平臺上實現轉化,反映創新品質的專利申請數量保持領先,2014年全區申請專利2526件,授權709件,全省排名第三。今年,該區又進一步擴大了産學研結合平臺,組建山東大學—歷城區産學研聯合辦公室,固定辦公場所,互派人員交叉任職,促進從創新到轉化的無縫對接。此外,該區計劃到2018年,建立省級産業技術創新聯盟2個,建立産學研合作及成果轉化示範基地15個,年開發新産品突破100項。

  (本報記者 李小夢 通訊員 張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