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大王”的創業經
- 發佈時間:2015-07-29 13:32:20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現在紫薯單果重已達到2兩多,今年又是個好收成,畝産不會低於6000斤!”
在當地被譽為“紫薯大王”的山東省夏津縣秦皇堤家庭農場場主張書堂望著紫薯膨大日漸的皸裂地紋,臉上挂滿了幸福、自信的笑容,眼睛也高興地瞇成了一條線。
“在春天資金最緊張的時候,農業銀行給俺送來了貸款。有了農行的支援,農場的路子越走越寬,生意越做越紅火。”張書堂一邊查看紫薯長勢,一邊聊起了自己的創業路。
今年60歲的張書堂自嘲自己是個“半拉子”農民。他種過地、跑過配件經銷,甚至在齊魯醫院心內科做過8年的大夫。由於難捨的鄉土情懷,他于1997年毅然辭職回家開起了診所。
2013年他通過流轉土地成立了家庭農場——秦皇堤家庭農場,聘請山東省農科院地瓜專家王慶美教授為技術顧問,把自己的家庭農場建成了山東省紫薯研究基地。在專家們的推薦下,他引進了濟紫薯1號、濟薯26、濟薯27等優良地瓜品種。採用無公害栽培模式,使用發酵後的沼液廢渣、酒糟作有機肥,不使用任何化肥和農藥。秋後地瓜喜獲豐收,濟薯26、濟薯27平均畝産8500斤,濟紫薯1號平均畝産超過6000斤。濟紫薯1號花青素含量和澱粉含量特別高,為企業加工花青素、紫薯全粉、薯泥的首選品種,産品全部銷往廈門市場。這樣算下來,平均每畝收入超過1萬元。
今年初,張書堂利用手頭積蓄將流轉農田擴大到700多畝,並建成30個種苗大棚,購置了農資、機具後,資金週轉一時困住了他。
農行山東夏津縣支行在調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情況時,了解到了張玉堂的難處,並幫助他解決9萬元的貸款,解了燃眉之急。現在,30個育苗大棚育出的種苗遠銷河北、河南、北京等地,直接經濟效益超過50萬元;700畝紫薯豐收在望,預計畝均純收入可超過5000元,60畝蘋果林、80畝桃林、50畝杏林長勢喜人,預計明年可以開花結果。
“我走的是果薯套種、産業鏈發展的路子,果樹小時利用行間距套種紫薯,不但解決了果樹的前期投入還有結余,果樹盛果期産生的收入再用來擴大紫薯種植規模。我現在有四個地窖,可儲存紫薯1000噸。我還打算新上一套紫薯幹加工設備,一方面提高産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説起他的“産業鏈”,老張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和十足的信心。
張書堂透露,秦皇堤家庭農場東邊的秦皇堤是重要歷史遺留景觀,西鄰的六五河是國家南水北調工程,附近土壤、水源均未受到污染,生産條件堪稱完美。目前他已經註冊了“秦皇堤”商標,下一步還將著手作綠色認證和有機認證,為優質鮮食地瓜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宮玉河 姜廣忠)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網友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