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宏觀經濟政策將保持穩定性連續性

  • 發佈時間:2015-07-29 08:31:0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的增長動力加快形成

  上半年經濟運作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穩中有進,表現在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優化,新的增長點加快孕育

  如何看待上半年的經濟走勢?用電量和貨運量增速為何與工業增加值出現反差?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是否會出現變化?7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中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上半年經濟運作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穩中有進。”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李樸民説,“穩”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增速穩。上半年GDP增長7%,與全年的預期目標一致,而且一、二季度這兩個季度的增速都是7%,沒有出現大的波動;二是消費穩。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際增長10.5%;三是物價穩。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總體呈現溫和上漲態勢;四是就業穩。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1.8%;五是農業穩。全國夏糧總産量比去年增加了447萬噸,增長3.3%;六是收入穩。上半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7.6%,繼續快於GDP增速。

  針對“好”和“進”,李樸民認為,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優化,新的增長點加快孕育,新的增長動力加快形成。

  在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的推動下,一些經濟指標從二季度以來逐月企穩回升。例如,6月份的PMI達到了50.2%,連續4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加快,4月份增長5.9%,5月份增長6.1%,6月份增長6.8%。

  “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世界經濟弱勢復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市場需求較弱、增長動力依然不足,工業生産和價格仍比較低迷,一些領域的風險隱患也需要高度重視。”李樸民補充説。

  用電量貨運量為何下降

  用電量貨運量下降而工業增加值增長,是工業內部增長結構變化的結果,也反映出經濟運作的新特點

  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而工業用電量同比下降0.4%,增速同比回落了4.6個百分點。衡量經濟的幾個重要指標如用電量和貨運量增速均不同程度回落,但是工業增加值仍保持一定的增長,部分經濟指標之間出現較大反差,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作局副局長李雲卿表示,實物量指標是反映經濟運作狀況的重要指標,工業用電量下降而工業增加值增長,是工業內部增長結構變化的結果,也反映出經濟運作的新特點,需要科學地看待。

  從工業和生産用電的結構來看,六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佔整個工業用電量的62.3%,但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只有28.4%。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業生産增速同比回落了1.7個百分點,合計拉低了整個工業增加值增速0.7個百分點。但六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同比下降了0.9%,同比減少用電105億千瓦時。

  與此同時,上半年,全部工業用電量同比僅減少了78.4億千瓦時,六大高耗能行業用電減少量是全部工業用電減少量的1.34倍,拉低工業用電增速0.6個百分點,超過了全部工業用電0.4%的降幅。“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工業用電量在下降,但是工業增加值還保持一定增長。”李雲卿説。

  對於貨運量,李雲卿指出,上半年全社會貨運量還保持了比較好的增長,主要是鐵路貨運量下降比較多。鐵路貨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煤炭、冶煉物資等大宗貨物運量下降較多。這些大宗貨物運量與火力發電和鋼鐵生産緊密相關。

  目前,電力供應並不緊張,加上來水比較充足、水電出力較多,減少了火力發電對電煤的需求,導致煤炭運輸需求明顯回落。粗鋼産量同比下降,導致了鐵礦石與鋼鐵産品等冶煉物資運輸下降。李雲卿認為,這兩個行業運量佔比高,其他品類即使增長較快也難以彌補;但這兩個行業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已經相對較低,所以對工業增長乃至經濟增長的影響不是很大。

  保持和促進政策加力勢頭

  下半年調控將注重釋放有效需求,更好地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依靠創新來驅動發展,注重改革措施的落地見效

  上半年我國經濟穩中向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政策加力,下半年要繼續保持和促進這個勢頭,很大程度上也將受到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影響。

  “總體上來看,國民經濟運作還是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結構調整在積極推進,活力動力在進一步增強,這充分説明當前宏觀經濟政策是適宜得當的。這種情況下,下半年還是應該保持一個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副司長高杲表示。

  具體到下半年的工作著力點,將主要把握幾個方面:

  第一,注重釋放有效需求。以增加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來促進傳統引擎的升級,進一步充實重大投資工程包和消費工程,繼續在一些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以及現實需求大、投資消費有機結合的領域加大投入,發揮好內需對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撐作用。

  第二,注重更好地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進一步優化金融資源的配置,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定向支援,進一步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有效降低融資成本,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

  第三,注重依靠創新來驅動發展,加快改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加快發展新産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産業的有序轉移和産城融合發展,加強國際産能與裝備製造合作,紮實推動三大戰略的實施,著力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

  第四,注重改革措施的落地見效。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力度,繼續推出一批重大的改革舉措,要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充分調動地方、部門和廣大企業的積極性、創造性,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