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顯神威 土地經營規模化
- 發佈時間:2015-07-28 01:30:48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二看臺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今年全國夏糧産量數據,山東夏糧總産469.46億斤,居全國第二,增産16.56億斤。
山東每人平均耕地面積1.21畝,比全國每人平均少0.31畝;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更是不足全國平均水準的1/6……山東是怎樣在每人平均耕地少、水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以約佔全國1%的水資源,生産了約佔全國8%的糧食?
鹽鹼地變良田 種地用上“先進武器”
盛夏時節,登上無棣縣“渤海糧倉”實驗區的觀景臺,視野內沉甸甸的麥穗飽滿結實,麥浪滾滾延綿天邊。當地農民張汝和怎麼也沒有想到,原先需騎牛趟水而過,自古五穀不生的鹽鹼地,竟能生出畝産六七百斤的小麥。
“這片鹼洼地在播種了科技工作者研發的‘小偃81’和‘小偃60’小麥品種,並配套使用ETS生物微肥改良鹽鹼地技術後,變成了旱能澆、澇能排的良田。”承擔“渤海糧倉”項目的一家公司負責人説。
山東耕地資源有限,缺水嚴重,開發鹽鹼地、改造中低産田是山東糧食增産的突破口。“這個品種真不孬,用著放心,畝産起碼上1200斤。”濟陽縣垛石鎮農民姜慶國説起“濟麥22”小麥品種,連連豎起大拇指。這個由山東省農科院研發的抗旱品種已成為“高産穩産、抗倒伏、抗幹熱風……”的代名詞,連續6年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
種子品質“響噹噹”,農田管理也得“高大上”。春耕時,在汶上縣高産創建示範區內,數架無人植保飛機不停地穿梭在麥田上空,500多畝地,噴灑一遍藥只用了一個上午。“效果好、速度快,以前想都不敢想。”谷橋村農民陳善廣説。
在陳善廣眼中,高産創建帶來的“先進武器”還有很多:田塊方正整齊劃一,播種時寬幅精播,田間坑洼路變成水泥路,“小農水”的出水口直接到地頭……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王登啟介紹,山東著力打造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渠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樣板田,今年各地又啟動建設159個示範方。“高産創建示範方的小麥平均畝産達1116斤,高出全省平均畝産292斤。”
種糧成“香餑餑” “新農人”培育見成效
平度市同和街道任家莊村支部書記林增高最近幾年明顯感覺到變化:村裏1100口人近半數在外務工,留下了孩子和老人。“打工一天150元,一畝地辛苦一年也就1000多塊錢,種地越來越被邊緣化。”林增高説。
如何讓種地從邊緣化到成為“香餑餑”?山東省委省政府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一方面大幅度投入改善農業生産基礎設施,一方面著力調整變革生産關係,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土地向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激發發展活力。
高密農村婦女王翠芬1997年開始承包土地,“當時十幾畝都覺得多得不得了,多虧農業部門的指導”。如今,47歲的她已是當地甚至全國都頗有名氣的種糧大戶,經營2000多畝土地。
山東省農業廳廳長王金寶表示,山東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在土地流轉、審批註冊、金融信貸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扶持,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道路建設等基礎建設項目優先安排,推動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
“各位種糧大戶,在夏收的同時,及時進行夏種和夏管。夏種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選擇高産玉米品種,二是要進行種子包衣……”6月中旬,濟寧市兗州區的“新農人”陳繼軍加入農業部門牽頭的種糧大戶聯盟,總能收到這樣的貼心短信。
如今,新型農業主體已經成為山東農業生産的生力軍。目前山東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3萬家,家庭農場有3.8萬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9220家。
(據新華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