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重慶:産業上水準 創新促升級

  • 發佈時間:2015-07-27 06:20:3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冉瑞成 吳陸牧報道:重慶市統計局最新發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237.90億元,同比增長11.0%,較全國高4.0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産值9842億元,同比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1%,增幅位居全國第二位。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重慶經濟是如何實現逆勢上揚的?“以集群發展和産業結構調整,推動工業經濟上規模、上水準、上品質、上效益;以創新驅動促進傳統優勢産業提檔升級,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産業鏈向高端延伸。”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沈曉鐘如此解釋説。

  重點項目加速推進,為工業發展增加新動力。6月23日,總投資77.5億元的北京現代重慶工廠在重慶兩江新區正式開工建設,這是現代汽車在中國的第五個工廠,也是現代汽車在內陸地區最大的旗艦工廠,預計2017年竣工投産。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稱,北京現代重慶工廠將從汽車生産、銷售、汽車金融、二手車置換等全價值鏈體系,更好地完善西部汽車市場。

  除北京現代重慶工廠外,奧特斯積體電路基板二期、惠科金揚液晶螢幕等59個重點工業項目均已按期開工。今年上半年,重慶新開工項目3200個,增長28%;重點投達産項目合計實現産值676.5億元,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約40%。

  工業投資的強勁拉動,得益於過去幾年重慶運用集群發展思路,調整産業結構的新作為。從2009年開始,重慶通過引進培育,從無到有發展智慧終端製造産業,推動電子産業佔比提高到20%以上,與汽車産業旗鼓相當,從根本上改變了産業結構,形成了電子、汽車雙輪驅動、其他産業多點支撐的格局。

  重慶市經信委總經濟師涂興永介紹説,今年上半年,在全國工業面對巨大下行壓力背景下,重慶市汽車和電子兩大支柱産業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50%以上,其他産業除裝備和能源外,增幅均超過12%,支柱産業形成合力,多點支撐格局凸顯。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重慶把創新驅動作為主攻方向,力促傳統産業“有中生新”,新興産業“無中生有”。今年6月,重慶市政府發佈計劃,提出將以“1+X”的方式,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重慶更好發展。其中,“1”是已實施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X”是將陸續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重慶市提高R﹠D經費投入工作方案》《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重慶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實施辦法》等。

  目前,重慶全市有市級企業技術中心39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0家;“十二五”以來全市工業研發投入累計近800億元,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為0.91%。

  作為重慶汽車産業的龍頭企業,長安汽車實施了“全球協同自主創新工程”——在重慶、日本橫濱等地建立起全球研發格局,實現24小時不間斷線上開發和遠端協作。目前長安已掌握近300項汽車核心技術,業績多年實現逆勢增長。

  在優化存量的同時,重慶還緊跟全球科技革命和産業發展趨勢,佈局發展積體電路、液晶面板、機器人、頁巖氣開發、化工新材料物聯網産品、石墨烯一類的奈米新材料、環保産業、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上半年,總投資328億元的京東方重慶第8.5代TFT-LCD生産線正式投産。除此之外,全球首批量産石墨烯手機在重慶首發,華數機器人、廣數機器人投産,中石化重慶涪陵頁巖氣日均産量1000萬立方米,上半年累計産量9億立方米,實現産值16.3億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産業總産值增長15%,對經濟的貢獻不斷增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