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又見青山萌新芽

  • 發佈時間:2015-07-26 03:52:0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陳發明

  又是一個七月,記者第三次見到了包供同。這位隴中漢子容貌未變,但明顯感覺到他就像身旁嶄新的村莊一樣,渾身上下透著一股精氣神兒,“村裏能變成今天這樣,你們沒想到吧?”

  確實沒想到!兩年前第一次見到包供同時,他正忍著失去親人的悲痛,帶領鄉親們在被地震夷為廢墟的村落裏搶險救災;一年前,在包供同家的帳篷裏,他跟記者喝著熱乎乎的酸菜拌湯拉家常,對重建家園、脫貧致富滿懷憧憬,信心十足。

  “只有你們兩年前來過的人才知道我們永星村的變化有多大!”看著一排排青瓦白墻的二層小樓立在眼前,包供同感慨不已。2013年7月22日,那場6.6級的地震將永星村大部分房屋損毀,泥濘的山路、狼藉的廢墟、受災群眾悲傷的面容還歷歷在目。今昔對比,煥然一新的永星村就像從這片青山上再次發芽生長出來一樣充滿生機。

  在地震發生兩週年之際,記者走訪甘肅岷縣、漳縣災區,一個個喜訊不斷傳來:截至6月底,省市兩級已下達岷縣“7·22”災後重建項目746項,總投資69.05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58.6億元,佔總投資的85%。城鄉居民住房已全部完成,教育衛生項目基本完成。其中,27個集中安置點、10個重災村住房全部按照統一風格建成,水電全部接通,地質災害治理基本完成,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

  68歲的包眾生一家六口已經住進了永星村集中安置點,“16萬元的房子,政府補貼4萬元,銀行貸款5萬元,終於重新有了家。”站在自家的二層小樓前,包眾生滿心喜悅,“要不是政府幫忙,靠自己啥時候才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

  與永星村隔山相望的永光村也是地震重災村,為了能讓受災群眾早日搬進新房子,梅川鎮的駐村幹部後新鵬已經連續兩個月沒回家了。“鎮上的幹部們工作紮實,我們才能這麼快看到一個新村莊。”永光村村民宋啟明深有體會地説,以前村子裏不光是住房不好,路也難走,一下雨就出不了門,“現在的房子一排排整整齊齊,水泥路又寬又平,感覺一下前進了幾十年。”

  災後重建改變的不僅僅是住房,永光小學校長徐小鵬告訴記者,原來學校的硬體軟體條件都很差,大家都送孩子去鎮上讀書,全校一共只有2位教師和五六名學生。“通過災後重建,教學樓、食堂、體育活動場所和附屬幼兒園都有了,現在學校有11位教師77名學生,附近幾個村子的適齡兒童都來這兒讀書了。”

  新家園建起來了,還得謀劃發展新路子,根據甘肅省政府制定的《岷縣漳縣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岷縣“7·22”災後重建包括城鄉居民住房、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防災減災、生態環境、特色産業等六個方面。

  在位於4A級景區遮陽山下的漳縣大草灘鄉新聯村,張富榮開的農家樂已經漸入佳境,旺季的時候一星期就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要不是去年縣扶貧辦幫扶了2萬元錢,讓我裝上了標準化農家樂設施,來我家住的遊客至少會減少三分之二。”張富榮算賬説,“原來由於條件差,遊客並不願意在此久留,一年的收入最多也就兩三千塊錢。”

  兩年過去,新聯村不僅完成了住房等基礎設施的重建,更是通過旅遊産業的發展,把災後恢復重建與旅遊扶貧相結合,帶動當地的老百姓致富,實現産業重建。大草灘鄉駐新聯村幹部成小雲説,村裏去年主要發展旅遊服務馬隊100匹、農家樂40戶,今年又組織群眾學習手工編織,讓村民們在勞作之餘可以通過雙手二次致富,“接下來的目標是要利用好電子商務,把新聯村的産業帶出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