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菱面對追問不予置評 能否全面和解仍有不確定因素

  • 發佈時間:2015-07-25 08: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面對媒體的追問,三菱材料公司24日大部分時間內不予置評。三菱材料公司公關廣報部24日在接受NHK電視臺採訪時表示,此事作為尚處於爭論之中的案件,現階段不便發表評論。

  有分析認為,該公司可能是在觀察報道引起的各種反應。共同社的報道確實在中國引起爭論。

  “作為訴訟律師,我們認為這次所謂的‘和解’是不公平的。我們也認為三菱對外公佈的擬賠償數目太少,所以對此事我們保留意見。”直接參與到索賠談判中的北京市子悅律師事務所鄧建國律師24日對《環球時報》説,“報道中説與中國受害者談判團達成和解,支付對像是3765人,其實是不準確的。從我們在中國立案之後,三菱一直在尋求和解。我們當初起訴要求的賠償金額是120萬,他們現在每人只擬賠償10萬,作為訴訟律師,我們肯定是保留意見的。但是,任何律師都不能將自己的意志淩駕於當事人之上,也不能完全代表當事人。這個報道所謂的‘和解’我不能説是完全失實,但頂多只是一個‘意向’。”

  據共同社報道,中國的受害者2013年3月成立談判團,2014年1月開始與三菱方面談判。隨著健在的受害者越來越少,僅剩十余人,中國方面的相關人士懷著受害當事人還在世的時候為他們“討回尊嚴”的想法,承擔起談判的重任。談判團由4個受害者團體中佔多數的3個團體構成,另一個含受害人及遺屬37人的團體去年2月向北京法院提起索賠訴訟,今年2月宣佈退出和解談判。

  對於這一報道,鄧建國説:“我只能告訴你,這只是三菱想儘快達成和解的一種宣傳策略。他們想向外界透露一個訊息:37人已經退出了,但對於3765名受害勞工來説,這個數目什麼也代表不了。”

  據鄧建國分析,所謂的“談判和解”只能説是一個草稿,最終的意向書出來之後,每一個受害人都應當作為一個個體去考慮是否和解,是否願意簽字。

  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的志願者朱惠忠女士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個10萬塊錢,談不上是賠償,只是一個補償。但勞工們年齡都很大了,對他們來説,能夠活著聽到日本加害企業的謝罪,比什麼都強。

  24日,一個名為“二戰中國勞工索賠案律師團”的組織發表聲明,稱二戰中國勞工聯合會三菱分會及原告從未與日本三菱材料公司“決定達成全面和解協議”。聲明還指責三菱公司至今尚未真誠認罪、悔罪,所謂的“和解”全無半點誠意。

  日本時事通訊社24日稱,雖然和解條件的框架已經基本確定,但是對於和解持積極態度的受害人團體之間也存在不同意見,能否最終達成和解仍存在著一些不確定因素。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文玉 李珍 環球時報記者 范淩志 譚福榕 胡錦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