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患者“全球尋醫”

  • 發佈時間:2015-07-24 14:29:35  來源:拉薩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陶虹)隨著國人生活水準的提高、國內醫療資源相對供給不足的問題日益顯現,一些中國患者踏上了海外求醫之路。有媒體報道,中國的患者擠滿了鄰國的醫院。

  然而,國外醫療資源優勢何在?何種疾病適合出國治療?海外求醫是否存隱患?48歲的趙先生兩年前被診斷為肺癌晚期,在兩個化療週期後,復查顯示肺癌沒有任何好轉,當時的心情只能用“絕望”來形容。”他對記者説。

  在老戰友的推薦下,他選擇出國治療試試。在一家海外醫療諮詢服務公司的幫助下,趙先生來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並預約到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的專家。

  首診後,醫生建議趙先生進行基因突變檢測,當趙先生説自己在國內進行過基因檢測時,他被告知國內檢測還不夠全面,在美國可以檢測引起肺腺癌的113種突變。基因檢測結果顯示趙先生的肺癌可以停止化療,採用最新藥物進行基因靶向治療。

  之後趙先生復查了兩次,均顯示癌症已經縮小並得到了控制。儘管不是徹底治愈,但至少讓我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趙先生説。

  相比趙先生的跋山涉水,一些患者選擇不出國門的遠端國際會診。

  北京邁德瑞醫療諮詢服務公司總裁李宏昭介紹説,遠端會診就是在國內醫院給出診斷的基礎上,遠端連線國外醫學專家,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二次診斷,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參考意見。

  “國際遠端會診的需求量大,一方面是由於患者主觀上對國內醫院給出的診斷不放心。另一方面是出於客觀的治療需要,由於針對同一病情,不同醫生會用不同的治療手段,通過遠端會診,患者能獲得更多專家的建議,有助於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邁德瑞醫療官洪霞説。

  儘管海外求醫為很多人提供了方便,但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求醫方式並不適用於每個患者,海外求醫市場有待進一步規範。

  洪霞説:曾有一名癌症晚期患者,癌細胞已經擴散全身,患者家屬不惜一切代價,希望能出國治療。經過對患者病情的評估,我們沒有接受病人家屬的請求,因為對這位患者而言,出國治療非但起不了積極效果,路程顛簸和時間消耗只會加速患者病情的惡化。”如何判斷患者是否適合出國就醫?洪霞説:被診斷患有嚴重疾病,比如癌症、白血病,有恢復空間但在國內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案,這類患者可以通過出國就醫的途徑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案。”當然,可以想像“全球尋醫”花費不小。這也要求出國治療的患者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以美國為例,內科方面常規治療費用大致需要5至10萬美元,一般手術可能需要7至10萬美元,放療則需10至20萬美元。這還不包括在國外的住宿、翻譯陪同等費用,都需要不小的開支。

  業內專家還提醒説,目前,市場上的仲介機構魚龍混雜,亟待行業規範整頓。一些仲介機構配套服務不週全,收取高昂的仲介費,沒有專業的醫學專家顧問,甚至不具備基本的專業醫學翻譯能力。

  南韓醫生正在緊張地為來自中國的患者作手術。(新華社新媒體資料圖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