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目蔥綠耀魯西
- 發佈時間:2015-07-24 06:31:50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許永飛本報記者呂兵兵
夏伏期間,記者穿行在山東省冠縣城鄉公路間,抬頭望去,樹與樹間形成一道綠色拱廊,滿目蔥蘢呈現眼底。
冠縣縣委書記牟桂祿介紹,近年來,冠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創新生態建設思路和方法,將“建、治、保、用、觀”相結合,通過“社會化大造林、環保綜合執法、發展綠色産業”等舉措,扮靚了魯西美麗城鄉。
全民參與造林走出“年年種樹不見樹”困局
“春天種,夏天黃,秋天死,冬天進灶膛,年年栽樹不見樹,年年栽在老地方。”冠縣人都熟知這個順口溜。“前些年,俺村在田間路網上種下了約5萬棵樹,但真正成活的不到一半。”蘭沃鄉王曲村村支部書記王清坤告訴記者。這幾年,為提高綠化樹木的成活率、成材率,冠縣採取了拍賣綠化權的方法,將村裏田間路網、村內街道兩旁土地拍賣給村民,政府出樹苗,農民負責種活和管護,待樹木見效益後,村集體與村民3:7分成。“這下好了,大夥兒種樹積極性高漲,苗木成活率翻倍增長。”王清坤説。
在冠縣林業局,一份造林綠化統計表顯示:2015年春季林業生産,完成植樹297萬株,綠化村莊563個,新建防護林4410畝、用材林7708畝,綠化溝渠169.3公里,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5.6萬畝;核定後,樹苗成活率在92%以上。
冠縣林業局局長馬建國介紹,“全民參與、市場化運作、社會化造林”是冠縣探索出的新路子。“除了村內綠化實行‘誰管護、誰受益’外,從2014年開始,冠縣對路網綠化涉及的土地,流轉後達到規定綠化標準的,縣鄉財政給予土地流轉補貼400元/畝/年,補貼資金縣鄉財政各承擔一半。”馬建國説。
馬建國解釋,路網綠化是指令性任務,涉及路旁耕地較多,因此,縣內出臺政策由縣鄉財政出資補貼,鼓勵企業、苗木種植大戶等流轉土地種植苗木,以便更好地實施綠色通道建設。同時,冠縣還探索採用拍賣、承包、租賃等方式實施造林綠化,按照國家級森林城市的標準,構建水網、路網、林網“三網合一”的生態網路。
環保綜合執法污染治理“擰成一股繩”
“近來,我們正在對縣城區及禁燒區燃煤鍋爐進行調查、摸底。”在冠縣環保局,環保聯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王學慶説,“主要針對生産、生活中煙塵污染問題,為下一步有效整頓治理制定措施和辦法。”
冠縣環保局局長靖軍説,生態需要建設更需要保護。2014年以來,冠縣理順環保執法體制,創新實施環境綜合執法,在原有縣環保部門監察執法人員的基礎上,從公安局、住建局、經信局等7個部門分別抽調2名執法人員,“擰成一股繩”成立了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大隊,對縣轄區環境檢查監督實施“網格化”管理,建立了統一指揮、聯動高效的“大環保”格局。今年,縣環保綜合執法大隊累計夜查21次、出動執法人員3710余人次、執法車輛1070余臺次、檢查企業和單位1220余家次。
“大環保”格局增強了企業的環保自律意識,“倒逼”企業升級改造治污設施。山東前進交通設施有限公司專門生産高速公路安保設施“護欄板”,年産量1萬多噸。去年,企業將露天作業的5個護欄板酸洗池配上了酸霧吸收塔,原本黑煙滾滾的燃煤車間也改用了燃氣。據統計,去年以來,冠縣關停和取締“十五土小”企業116家,完成146家企業“煤改氣”,85%以上護欄板企業安裝了酸霧吸收裝置,煤場、砂石料場等揚塵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
瞄準綠色産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造林綠化、發展林果、重拳治污,不僅為冠縣改良了生態,也催生了一批新興綠色産業,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冠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崔錫俊説。
在蘭沃鄉韓路村一帶有成方連片的梨園達3萬餘畝,每逢清明時節,花開成海,蜂飛蝶舞。抓住這一特點,冠縣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了“中華第一梨園”景區,形成了以梨文化為主題,集觀光、民俗、休閒、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型民俗旅遊區景區,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
“依託生態優勢,冠縣深入挖掘鄉村旅遊資源,精心包裝鄉村旅遊産品,積極推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發展。”冠縣旅遊局副局長吳洪華説。目前,冠縣已成為省鄉村旅遊品牌示範縣,並成功創建省特色景觀旅遊名鎮1家、省旅遊特色村3家、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個、齊魯最美田園1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