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明年發射衛星開展微重力研究

  • 發佈時間:2015-07-24 03:31:1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操秀英)記者23日從中科院獲悉,我國科學衛星系列中唯一的返回式衛星實踐十號目前已完成有效載荷正樣研製及環境試驗,交付衛星總體,預計將於明年上半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實踐十號衛星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胡文瑞院士介紹,實踐十號是開展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研究的高效、短期、綜合空間實驗平臺,也是科學衛星系列中繼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之後,擬發射升空的第二顆衛星。

  據介紹,微重力通俗講就是“失重”。微重力環境下的實驗研究主要是為了揭示一些被重力效應掩蓋的其他效應,以更加完整地理解物質運動的規律,並探尋重力對生命活動和生物過程的影響。微重力環境下的實驗是各國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短時微重力研究可以通過微重力落塔來實現,長時微重力研究的主要手段包括探空火箭、衛星以及國際空間站。

  胡文瑞表示,實踐十號衛星以重大科學發現為主要目標,每一項實驗都有明確的科學目標,預計將會産生一批重大成果。該衛星的實驗項目都有很強創新性,將為我國載人航太、空間科學的長遠發展提供支撐,也將促進地面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術發展和生命科學等基礎研究取得突破。

  據介紹,實踐十號衛星的科學實驗項目面向國內外遴選,最終確定開展涉及微重力流體物理、微重力燃燒、空間材料科學、空間輻射效應、微重力生物效應、空間生物技術6大領域的19項空間科學實驗,是國際上迄今為止單次空間微重力和生命科學實驗項目及種類最多的衛星任務。其中衛星留軌艙將進行8項流體物理實驗,其他11項實驗將在回收艙進行。回收艙的設計在軌運作壽命為12天,12天后回收艙返回地球,而留軌艙將繼續在軌工作3天,衛星總計設計壽命為15天。

  據悉,實踐十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確定的科學衛星之一。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系列還將於今明兩年陸續發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和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