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怎麼讓校服變乾淨?

  • 發佈時間:2015-07-23 12:29:4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蕭海川 吳振東

  ■教育時評

  教育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日前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對校服生産、採購、驗收等各環節進行更嚴格的監管。今後校服生産和採購均將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學校要在深入論證和與家長委員會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確定是否選用校服,選用學校要建立家長、學生參與的校服選用組織。

  校服被形象地稱為中小學生的“第二層皮膚”,校服品質關係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培育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本應素凈的學生校服,近年來卻成為少數人斂財的工具,甚至危害到中小學生身體健康。

  例如,海口市秀英區教育局原局長方小川利用私人關係指定校服廠家,並收取數萬元賄賂。海南職工秀英子弟學校竟然把校服“明碼標價”,以每件校服校長6元、總務處主任3元、班主任1元至2元的比例提成吃回扣。2013年,上海歐霞時裝有限公司生産的冬裝校服,被檢測出含有致癌性的芳香胺染料,引發社會對於嚴把校服品質關的強烈呼聲。

  針眼大的窟窿,漏過斗大的風。監管乏力,就會讓違法違規者有可乘之機,把校服當成“唐僧肉”。對校服品質和校服採購,各地行政職能部門也出臺過相關規章制度,但“權力的籠子”並未真正紮緊,相關制度往往在執行中走樣。例如,江西省要在今年9月取消沿襲多年的校服商標使用許可制度,這項制度本是為了加強校服品質管理,但卻被個別基層學校的管理者所利用,成為他們向企業伸手的藉口,商標許可費被層層加碼,導致校服成本不降反升,嚴重侵害學生和家長的利益。對此,《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不得違反市場原則採取“定點”、“定商標”等方式干涉交易。

  凡是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就容易滋生腐敗。問題校服的出現,癥結在於權力運作不夠透明,拍板過程不夠公開。斬斷伸向校服的黑手,必須將制度的籬笆扎得更牢更密,對校服的定價權、廠商選擇權等嚴格監督,嚴防各類尋租行為。同時,必須解決部分地區校服標準亂、管理部門協調不緊密、學生及家長參與度低等問題。要嚴厲查處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生産校服的企業、銷售品質不合格校服的銷售商,建立“黑名單”制度。只有健全和落實各項制度,形成有效的監管服務體系,才能確保學生們穿上安全的校服、乾淨的校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