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江源生態保護 讓“中華水塔”源遠流長

  • 發佈時間:2015-07-23 12:29:4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推行退牧還草、禁牧封育等政策,讓草原得到休養生息;實施黑土灘治理、人工增雨和濕地修復等生態工程,提高生態功能區水源涵養能力……隨著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的深入推進,“中華水塔”生態系統宏觀結構逐漸向良性方向發展,三江源頭日趨恢復碧水青山景象。

  10年保衛戰守護好“中華水塔”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三大河流的發源地,是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

  二十世紀中期以來,由於受到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這裡的生態系統發生了大面積退化,出現嚴重的生態危機。2005年8月,國家投資75億元啟動實施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開始對三江源生態環境進行應急式的保護。

  “截至2014年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全面收官。累計完成投資77.12億元,退牧還草8471萬畝,實施生態移民55773人。”青海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三江源辦公室主任李曉南説。

  “為統籌解決生態保護、農牧民生活和區域協調發展等問題,通過探索和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青海目前已確定生態補償政策11項。”李曉南説。

  三江源重現碧水青山景象

  11年前,作為1萬多戶三江源生態移民中的一分子,更尕南傑一家從長江源頭的唐古拉山鎮措裏瑪村搬到了格爾木市郊的長江源村,離開了世代生活的草原。不久前,已經62歲的更尕南傑回到了闊別10餘年的故鄉。

  “草比以前高了,野驢、黃羊等野生動物也多了。退牧還草後,草原上的確發生了變化。”更尕南傑説,看到這些變化,打心裏覺得當初“背井離鄉”是值得的。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隆寶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員文德江措説:“水一年比一年多了,濕地面積逐年擴大了。”十多年前,保護區只有20來只黑頸鶴,現在已經有200多只了。

  “三江源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區生態狀況好轉。”李曉南説,經過近10年努力,三江源地區湖泊、濕地面積增大,生物多樣性得到很好保護,監測區域內黑頸鶴、斑頭雁等鳥類以及藏野驢、藏原羚等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

  由中國科學院和青海省有關部門於今年5月完成的《青海三江源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一期)生態成效評估報告》顯示,一期保護工程實施後,三江源草地面積凈增加123.7平方公里,水體與濕地面積凈增加279.85平方公里,荒漠生態系統面積凈減少492.61平方公里。

  與此同時,林草與濕地生態系統水源涵養量也由項目實施前的每年384.88億立方米,增加到了408.95立方米,而且主要河流斷面水質監測結果達到了Ⅰ類和Ⅱ標準。

  築夢綠色是一場持久戰

  “一期工程實施以來的生態成效,總體可以從三個方面概括:一是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二是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區生態狀況好轉,三是生態建設任務的長期性、艱巨性凸顯。”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員劉紀遠説,一期項目的實施使得這一地區生態系統宏觀結構逐漸向良性方向發展,但尚未恢復到上世紀70年代的水準。

  青海省氣象局高級工程師李風霞説,三江源生態系統的修復是一個依靠自然恢復和人工工程相結合的長期過程,通過人為努力,可以加快生態恢復的進程,但全面恢復最終還是要依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

  “開展人工降雨、引進濕地修復技術研究,實施減畜、增草等工程性保護措施,從根本上説都是為了提升生態系統自然恢復能力。”李風霞説,雖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區生態狀況好轉,但是三江源生態建設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事實上,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一期項目的覆蓋範圍只佔整個三江源區面積的約40%,大部分退化、沙化草地還沒有得到治理,鼠害、蟲害、毒草害等依然嚴重。

  2014年1月,計劃總投資160.6億元的三江源二期工程啟動,實施面積由一期的15.23萬平方公里增加到了39.5萬平方公里。

  “三江源二期工程在生態保護模式上有三個層次的提升:一是生態保護從原來的應急式保護向常態化、持續性保護升級;二是從原來以工程項目為支撐的保護方式向組織形式和體制機制創新保護升級;三是從原來單一的環境保護目標向生態文明指導下的統籌保護環境、改善民生和經濟社會與文化協調發展的綜合試驗區保護升級。”李曉南説。(據新華社 駱曉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