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火辣辣的“夏姑娘”去哪了

  • 發佈時間:2015-07-23 05:29:36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丹超 陳佳瑩

  7月的朋友圈,天氣成了常客:好不容易熬過了冬天,沒想到要“凍死”在夏天;一齣門,才發現自己離“海”那麼近。

  高溫天難覓,雷雨陣雨説來就來,夏姑娘説好的“暴脾氣”竟尋不見蹤影。掐指一算,梅雨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了,可雨水為什麼還是樂此不疲地來報到呢?三伏天為什麼沒有火辣辣的驕陽暴曬?厄爾尼諾又在背後如何搗鬼?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氣象部門的專家來一一解答。

  弱冷空氣見縫插針

  昨天早上,大部分的杭州市民是這樣醒來的:一聲驚雷戳醒夢境。早上7時多,雷聲打破寧靜,杭州東部城區隨後出現突發短時強降水天氣。

  早高峰的路上,雨越下越大,杭州城區部分地段甚至出現積水。上班路上的人們不禁好奇:夏天的雷陣雨一般都在中午以後才會出現,這一次為什麼這麼早?

  “因為它屬於系統性雷陣雨,和高溫天午後的局部熱力性雷陣雨不同,是由於弱冷空氣滲透後與暖濕氣流交匯引起,因此發生的時間較為不定。”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毛燕軍解釋,通常夏天雷陣雨高發,是因為空氣在局部地方出現強烈增溫,出現熱對流,使大量濕熱空氣猛烈上升,造成積雨雲所形成,但最近的雷陣雨多為系統性雷陣雨。

  就好像天空被拉了道口子,冷空氣來見縫插針了。從目前的環流形勢來看,由於今年北方弱冷空氣時常滲透南下,和暖濕氣流一碰面,就出現了頻繁的陣雨或雷雨天氣。

  今夏,雨水對我省尤為鍾愛。35天的梅雨期,雨水比常年偏多了57%。末了的一場颱風雨,似乎是要來給雨水劃上休止號。然而入伏之後,雨水還不忍退出天氣舞臺。毛燕軍説:“出梅並不意味著雨水停歇,入伏以後,降水一般以颱風雨和雷陣雨居多。”

  按照前段時間的預測,等到颱風“燦鴻”轉向,位於海上的副熱帶高壓帶將逐漸接管天氣大局,帶來全省性的高溫。然而受大氣環流影響,7月份前期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南,導致浙南地區出現區域性高溫;現在則是副熱帶高壓主體位置偏東,導致我省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氣溫升高仍不明顯。

  涼夏概率越來越高

  今年的“頭伏”日,讓大家印象深刻。早上9時剛過,我省大部氣溫已逼近30℃。

  入伏第一天,氣溫表現搶眼。然而,接下來的幾天氣溫後勁不足,尤其是浙北地區難以越過35℃高溫線,7月上中旬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3.1℃。

  以杭州為例,據省氣象臺統計,從1951年到2014年,杭城7月平均高溫天數為13.5天,而今年杭州7月已過去大半,高溫天數卻未打破“零”狀態。自今年入夏以來,杭州35℃以上的高溫天只在6月出現2天,分別是6月24日的35.2℃和6月30日的35.7℃。

  “目前的高溫天氣還是以區域性高溫為主。”毛燕軍説,由於近期副熱帶高壓的弱勢,它的大本營依舊在洋面上停留,主體位置也較常年偏東。因此,目前副熱帶高壓對我省的影響範圍集中在偏南的區域,浙中南地區出現連片高溫的情況較多,浙北地區的高溫則是零星狀態,在副熱帶高壓西伸、控制我省之前,這種區域性高溫的分佈形勢還會持續。

  既然高溫難掌大局,那麼今夏會否成為涼夏呢?省氣象臺監測顯示,今年6月1日到7月20日,全省平均氣溫較往年偏低0.9℃。毛燕軍説,是否是涼夏主要看6、7、8三個月的平均氣溫狀況,必須要三個月的平均值比常年同期數值偏低0.5℃以上,才能定義為涼夏。

  如此看來,今夏是否為涼夏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得看接下來40天的氣溫表現。尤其是23日即將開始的大暑節氣和長達20天的中伏,説不定能引燃夏姑娘的“暴脾氣”,讓氣溫走上高點。若氣溫沒有出現明顯的偏高狀態,今夏為涼夏的概率便大大提高。

  厄爾尼諾不容小覷

  談天氣,厄爾尼諾在今年是個繞不過的坎。颱風“蓮花”、“燦鴻”、“浪卡”三台共舞;暴雨、大風、雷鳴屢屢突襲,7月另類的浙江天氣,厄爾尼諾是不是也摻和搗鬼了呢?

  來看看厄爾尼諾的最新狀態。國家氣候中心實時監測表明,今年5月以來,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增溫顯著,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經比常年同期偏高1.3℃,達到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形成以來最高值。

  “最近我省出現的降水偏多、升溫受阻現象都和厄爾尼諾脫不了干系。”毛燕軍介紹,厄爾尼諾現象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域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升溫的現象,就好像大海的階段性“高燒”。記者發現,在用顏色區分溫度的表層水溫監測圖上,東太平洋已因溫度異常偏高而紅成一團火焰。

  不僅僅是浙江,受厄爾尼諾天氣影響,全球多地氣候異常現象頻發。6月以來,泰國遭遇十年來最嚴重乾旱,當地氣象部門預測,若異常天氣持續,整個泰國旱象將延續到明年;6月底以來,巴基斯坦南部也持續遭受高溫熱浪,導致逾千人死亡。而在國內,寧夏大風暴雨冰雹齊發,部分農作物面臨絕收;新疆遇到歷史同期罕見高溫天氣,“高溫冠軍”吐魯番更已連續多日最高氣溫超45℃……

  “這次的厄爾尼諾,與1997年和1998年那次略有不同,不是單一的中部型厄爾尼諾或者東部型厄爾尼諾,而是中部型轉為東部型的厄爾尼諾,儘管強度不一定勝過1997年和1998年那次,但持續時間長,預計將到今年年底。”毛燕軍告訴記者,通常來説,厄爾尼諾出現的週期並不太嚴格,一般每隔3到7年發生一次,持續時間多在兩年以內,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已持續15個月。

  厄爾尼諾持續時間越長,月累計偏高值越大,其強度就越高,對氣候産生的影響也就越大。毛燕軍提醒,降水的災害風險是逐漸累積的,前期雨水積蓄飽和之後,災害的累積效應就會顯現,如再遇強降水沖刷,地質災害等影響不容小覷。

  (本報杭州7月22日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