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微信擾民"該添"公信連結"

  • 發佈時間:2015-07-22 04:33:17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是主編不給力!是被抓了!”近日,網友點進福建漳浦本地微信公眾號“娛樂齊分享”時,被這一雷人的自動回復嚇了一跳。記者隨後從漳浦警方獲悉,微信公眾號“娛樂齊分享”的經管人———漳浦杜潯鎮29歲男子邱某民,因散佈《竟然在漳浦……公安部A級頭名通緝拐賣兒童婦女逃犯》的假消息,于7月18日被行政拘留(7月21日《海峽都市報》)。

  A級通緝犯有沒有?有!是不是“這幾天仍在漳浦當地出沒”?否!據警方回應,該逃犯早被抓獲歸案。而涉事的微信公眾號出於“增粉”目的,任意嫁接和冷飯重炒,其行為已觸犯了《治安管理處罰法》,“涉嫌散佈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這種駭人資訊的胡髮發布,無異於將微信提醒變成了“微信擾民”。

  “微信擾民”,該當何罪?根據違法情節,上述這則微信假消息的發佈人,最終受到了行政拘留7日、罰款200元的處罰。人們不難聯想到,各地諸如此類的“微信擾民”現象,確如魚龍混雜,可謂屢見不鮮。這當中,有些因其影響危害頗大,或被有關部門及時查處並予以澄清辟謠;但也有一些,由於似真似假,讓人將信將疑,往往成了漏網之魚,並未受到應有的打擊與懲處。

  從造假性質和程度來看,“微信擾民”固然惡有大小,但作為當今社會一種十分流行的資訊傳播渠道,倘若任憑假消息紛紛炮製、想發就發,則不但使某些微信公眾號的自身信譽蕩然無存,且會將“虛假形象”逐漸蔓延和附加到整個群體。我看不妨設立一條規定,凡是那些煞有介事的“現實類”火爆微信,必須添加一條表明資訊確切來源的證明連結。用“公信連結”防止和杜絕“微信擾民”,説到底,就是要逐步形成一種“有的放矢”的管理機制,絕不再讓“添油加醋”甚至“無中生有”的假猛料、假熱點,能夠肆無忌憚地在微信上傳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