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選股比技巧,炒股拼心態

  • 發佈時間:2015-07-22 02:33:45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沙晚報記者 李素平 實習生 湛傑

  生病了忌諱亂投醫,炒股同樣也不能太隨意。千股跌停時扛不住,跌停板割肉都要賣,而千股漲停時無籌碼,漲停板也要追,結果往往是在“買在高點,賣在低點”之間惡性迴圈。

  不論是炒了十幾年股的老股民,還是今年四五月份入場的新股民,無一不為這一輪股市的“起起落落”所震撼。身邊很多股民不時會自嘲,“炒股沒賺到錢,主要是心態不好,票都是好票”。那麼,炒股該有什麼樣的心態?股海沉浮,哪些心態是忌諱的?記者選取了三例個案,以供讀者參考。

  個案一眼紅別人賺錢,耐不住寂寞

  今年跟風炒股,85後的沈佳(化名)本來只投入2萬元,每次100股、200股的買賣,後來小賺了一筆1000多元,她的心態就變了。“我想如果買的是2000股,那不是賺了10000元?眼看著好友、同事們都是幾萬元幾萬元地大賺,我心癢了。於是,5000點時我加大了投入,把爸媽的一些積蓄也投了進去,接下來的走勢大家都懂了。”沈佳表示,同事賺錢的時候恰逢次新股人氣火爆,以暴風科技為代表,隨便一隻次新股都有N多漲停,同事建議打開了漲停就無腦買入,誰知道等到自己跟著學樣,卻遭遇了次新股的接連下挫。本來她拿的是低PE的醫藥股,卻因為想賺一筆快錢而改變了心態,結果是之前的盈利全部虧光,本金還虧了幾萬元,相當於自己一年的收入。

  點評:俗話説,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炒股也一樣。很多人只看到了他人炒股賺錢,卻忽略了同一隻股別人買入賣出的點位,分批操作的技巧,以及收盤後復盤做的大量功課。並且,炒股不是投資的唯一,寄希望於炒股實現財富自由,對於投資經驗欠缺的一般股民來説無異於天方夜譚。

  個案二追漲殺跌慣性,易重蹈覆轍

  在一輪流動性危機引發的股市暴跌後,很多個股不僅遭遇腰斬,大量績優股遭遇錯殺,破凈個股也不少,不少此前堅守的投資者最終還是割肉走人,比如長沙股民杜芳芳(化名),死扛了一個多禮拜後在7月7日割肉離場,虧了6萬多元。而7月9日、10日兩天甚至7月13日,千股漲停態勢延續,賺錢效應再現,引發了大量資金入場,杜芳芳又把剩餘的資金殺了進去。

  “還好出手了,好歹兩天有十幾個點的收益,你看復牌的個股,集合競價階段都是漲停的,一大早排隊還買不上。感覺反彈後,隨便抓一隻股就能漲停。”杜芳芳説,看到千股漲停的態勢,自己不可能不動手。7月9日,她很快在漲停價買入了一隻個股,此後連續兩個交易日裏都是漲停。然而,這種甜頭卻很難延續。之後的行情裏,杜芳芳期盼著上漲行情能繼續,但現實卻沒有那麼美好,在股市反彈這一波中略有回本,而盈利很快又回吐近半。“早知道這樣見好就收了,怎麼可能讓你一直漲嘛?”經朋友提醒,杜芳芳才意識到自己的操作往往是在重蹈覆轍,是典型的追漲殺跌的小散心態。

  點評:“不以漲喜,不以跌悲”的淡定炒股心態,即便是多年老股民也未必能做到,而一般投資者喜歡追熱點,交易的隨意性較大。杜芳芳這類股民,吃虧就吃在沒有合理設置盈虧點,執行交易紀律,導致該拿到的收益沒拿到,能躲過的虧損卻沒躲過。

  個案三吃完魚頭魚身,還想吃魚尾

  在這次股市暴跌中,有著十幾年股齡的老股民彭文峰(化名)也未能倖免。年初開始,他就精選了幾隻業績不錯的個股,分批追加了資金,幾十萬元進去,兩個多月裏賺了一套房子的錢,之後還申請開了融資賬戶。看到收益不錯,彭文峰原本計劃止盈,但他又糾結于“牛市行情能有幾回”,看到5000點的高點都過了,他又希望把房子裝修的錢也賺出來。誰知端午節後碰到罕見的連續暴跌,7月初,他的融資部分被強行平倉了,早先的盈利全部吐出,還虧了本金。

  “等我意識到風險時,已經是監管層強力去杠桿的節奏,千股跌停時,我的持倉排隊賣都賣不掉,最後基本被強平。”彭文峰認為,用自有資金炒股,選股時已經進行了基本面、業績、估值以及未來成長空間的判斷,應該不怕行情振蕩,但由於融資和加杠桿,他的賬戶被強平,教訓可謂慘痛而深刻。

  點評:如果把一波行情分為魚頭、魚身、魚尾的話,老股民的常識是“只要把魚身吃到就可以了,至於魚頭和魚尾留給別人去吃吧。”炒股有這樣的心態和做法,是不容易虧錢的。但知易行難,大多數人懷揣著“錯過了這村,就沒這個店”的想法,想搏一把賺快錢,然而若折成年化收益率,又有多少人能比巴菲特的20%更牛呢?

  《A股課堂,你學到了什麼》系列報道之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