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寰中絕勝”雁蕩山

  • 發佈時間:2015-07-22 00:31:3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若用一詞將雁蕩山的特點包容其中似有不易。雁蕩,不似泰山五嶽獨尊,未抵華山雄偉奇險,非比衡山煙雲繚繞,卻比眾多的山嶽多出幾分奇秀。

  “崗頂有湖,蘆葦叢生;結草為蕩,秋雁宿之。”雁蕩之名來得詩意,山中之景更為奇俊,又有名瀑相佐,山水兼具。爾今,雁蕩山水吸引著各地遊客競相光臨,而“大雁蕩”旅遊也正與時俱進,加速成形。

  耳際雁蕩:文人墨客咏嘆不已

  雁蕩山成名已久,山嶽之名由秋雁宿之得來。當代著名女作家舒婷對雁蕩山名如此評價:“雁蕩、雁蕩,一改中國山名威嚴理性,而帶幾分放浪幾分抒情,多念幾遍,令人悠然神馳。”民間傳説更為奇異。話説為女媧氏擲五色荷花所生,原名“芙蓉山”,後因古獸“鑿齒”啃食而生大湖,待女媧趕走巨獸,又以蘆葦藏以山側,才有了後來秋雁棲宿的故事。

  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的雁蕩山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史稱“東南第一山”。雁蕩擁有靈峰、靈岩、龍湫、三折瀑、雁湖、顯勝門、羊角洞、仙橋八大景區,550多處景觀,峰、嶂、洞、瀑、潭一應俱全,有散文家嘆“茲山不可記也”。

  雁蕩山之奇,奇在流紋岩特有的造型上,奇在峰、嶂、洞、門的奇特形態及其有機組合上,這些構成的變幻無窮、氣勢逼人的景觀形象,給人以強烈的靈感和美感。靈峰、靈岩、大龍湫三大景區薈萃了雁蕩的精華,被稱為“雁蕩三絕”。三折瀑的奇異幽深、雁湖的錦山秀水、顯勝門的雄偉壯觀、仙橋的仙鄉人寰、羊角洞的道家文化都是不容錯過的風景。

  “北上太行東禹穴,雁蕩山中最奇絕”、“千條飛瀑萬條澗,此時雁蕩第一奇”、“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玉液一泓天一線,此中莫問甚炎涼。”古有北宋科學家沈括、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詩人袁枚,近代康有為、孫科、蔡元培,現代郭沫若、鄧拓等文化名人都對雁蕩山咏嘆不止。從古至今,在雁蕩山墨客文人留下詩詞5000多首,摩崖石刻400多處。

  眼中雁蕩:不遊此地是虛生

  耳聞不如目見,雁蕩景色之奇唯有親身經歷方可體悟。靈峰夜景、靈岩飛渡、龍湫飛瀑乃“雁蕩三絕”,也是遊雁蕩山一定要體驗一番的。

  靈峰是雁蕩山的東大門,雁蕩山最華美的樂章之一。東來的遊客一抬頭就看到蒲溪西邊名為“接客僧”的巨岩。接客僧是雁蕩山中形象最為逼真生動也最具象徵意味的肖物擬人景點,而靈峰四週的諸多青峰蒼崖則繞出一方如夢如幻的勝境。

  同屬靈峰景區,但夜景與日景截然不同。靈峰夜景在中外自然山水景觀中實屬罕見,其夜色景象完全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種用五綵燈光“打”出來的“人工夜景”,也不是用其他人工手段佈置出的夜色外景,而是脫胎于大自然母體、純天然的夜色山峰之景。通俗地説,它是夜幕之下一處處美妙絕倫山峰的剪影,天然地展現出輪廓美、形象美、人體美、情調美、意境美之“五美”。而且移步換景,步步是景,極具特色。

  夜色中,從繁華喧囂的都市沉靜到山巒奇絕的雁蕩山,山風相隨,月光相伴,徜徉在靈峰暮色中,遊人盡可領略中國名山一絕——“日景耐看,夜景銷魂”的獨有魅力。處處景色情景交融、形神兼備,惟妙惟肖,令人神思飛翔,浮想聯翩。

  靈岩景區被視為雁蕩山的“明庭”,若説靈峰使人情思涌動,那麼靈岩則使人心境沉靜。而200多米高空進行的“飛渡”表演更是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靈岩,像一座三層畫樓,底層之靈岩寺、小龍湫,中層之龍鼻洞、天窗洞,上層之臥龍谷、雙珠谷,各有聲色,皆有獨到之處。以靈岩古剎為中心,後有燦若雲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對峙,壁立千仞,人處其中,頓覺萬慮俱息。

  民間有一説法,即便家住黃果樹,不看龍湫也是一個遺憾。別的瀑布只是瀑布,而大龍湫是一隻可變幻形態的“潛龍”,它的美體現在四季的變幻。春天,嬌媚多姿;夏日,雄偉壯觀;秋季,瀟灑素淡;隆冬,冷艷孤傲。暴雨過後,水大時,龍湫飛瀑水勢直搗龍潭,勢如排山倒海,聲如夏雷怒吼,數裏之外,常為瀑聲震懾。水小時,瀑水不到深潭,就已隨風飄散,猶如煙霧。大龍湫瀑布落差197米,單級落差為中國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譽。難怪清朝詩人江韜叔盛讚雁蕩:“欲寫龍湫難下筆,不遊雁蕩是虛生。”

  足下雁蕩:始知造物者佈局之妙

  除了雁蕩主景區外,經過雁蕩山管委會的多年開發管理,雁蕩山週邊景區也陸續成熟,交通便利、住宿舒適,在主景區出來之餘,不妨再到這些好去處看上一看。

  兩崖對峙曰為門,雁蕩山中“門”的景點多達十幾處,而以顯勝門為最,素有“天下第一門”之稱。顯勝門兩崖高聳200米,而間距僅數米,這種近距離的豎峙産生的刺激效果非常強烈,令人頭昏目眩,不能久待。抬頭仰望,頂壁複合,僅留一線,“非中午夜分,不見日月”。一張還須一弛,一剛還須一柔,秀麗多姿的砩頭溪和松坡溪正好充當了“弛”和“柔”的角色,恰如虞姬舞于項王之前,兩相映襯,成為無限風光。

  羊角洞景區是雁蕩山斜逸旁出的一個支脈,是雁蕩八大景區中最具中國民間宗教文化色彩的地方。這一景區由羊角洞和雙龍谷兩部分組成,合計不過3平方公里,是雁蕩山面積最小的一個景區,然而峰、嶂、洞、瀑、潭、湖一應俱全,又靠近大海,俯仰呼吸之間,儘是天風海雨潮聲蜃影,是雁蕩山的一個精緻的影子。

  一道芙蓉溪串起了古今兩個湖——雁湖和芙蓉湖。“上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秋雁歸時多宿於此。”那高山頂上的湖使雁蕩山得到了一個別具神韻的名字,也給遊人心裏添了一片浩渺的碧波,尋夢的人們找到了一片雲海,以及壯麗的日出和日落。雁湖景區的錦山秀水,最宜樂山樂水者蓑衣斗笠隨意徜徉。在這裡,遊人會感到人與自然的神交契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