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權當奧數失冠是一件正常事情

  • 發佈時間:2015-07-21 12:42:0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7月4日至16日在泰國結束的第56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因為一道幾何題輸給了美國隊,中國隊獲得亞軍。好幾天過去了,因為7月18日《美國隊21年來首奪奧數冠軍,中國隊以4分弱勢屈居亞軍》一文的作用吧,勝負這種原本屬於競技場上的“兵家常事”,似乎餘音未了。酸溜溜者有之,不忿之情溢於言表者也有之。唯其如此,我們需要防止這次“屈居”帶來的副效應。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開宗明義屬於競技,且其亦有“數學世界盃”之稱。在我看來,如果説四年一屆冬季、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展示的是運動的“脫如狡兔”之美,而一年一屆奧數賽事展示的則是智力的“靜如處子”之美。資料上説,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創辦于1959年,目的是為了發現並鼓勵世界上具有數學天分的青少年,為各國進行科學教育交流創造條件,增進各國師生間的友好關係,由參賽國輪流主辦。中國自1985年起參加該項賽事,我數了數,整整30年來共有18次總成績排名第一。也就是説,我們這一項目並非像乒乓球那樣處於絕對壟斷地位,羅馬尼亞、伊朗、保加利亞、俄羅斯、南韓等,他們都拿過冠軍,2012年的冠軍就是南韓的。為什麼以前冠軍旁落,我們沒有現在這麼大的反應呢?我想,一個是因為輸給了美國失去了冠軍,再一個是一些人欲借此為奧數揚幡招魂。

  數學,古希臘學者視其為哲學之起點、學問之基礎,它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資訊等概念的一門學科。伽利略説,數學是上帝用來書寫宇宙的文字。高斯説,數學是科學之王。類似的溢美之言,前輩大牌人物説過不少。總之,數學的思維之美、理性之美、邏輯之美,曾令無數科學家為之傾倒。奧數賽事的舉辦,旨在呈現這些“美”。因此,奧數賽事本身無可非議,可非議的是“奧數熱”在我們這裡與競賽的主旨漸行漸遠,與升學掛鉤。曾幾何時,無論中學還是大學,奧數證書成為選擇優秀學生的“硬體”,成為進入名校的“硬通貨”和“敲門磚”。不少省市都規定,高中階段在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或在省賽區競賽中獲得有關獎項的,具有高考加分甚至保送資格。這種傾向性極強的政策導向,使得奧數在我們這裡具有非常功利和“實用”的價值。

  正是因此,在我有限的視野中,這些年來對中小學校開設奧數班的公開詬病從來沒有停止過。2012年21、22日兩天,《人民日報》還連續發表評論,《瘋狂奧數,為何屢禁不止》和《我們為什麼反對“奧數熱”》。綜合兩篇文章的觀點,一個層面的意思是“全民學奧數”綁架了中國學生和家長,奧數被看作丈量學生素質的唯一尺度;再一個層面的意思是,這樣的教育不僅使奧數失去了數學之美,失去了科學精神,而且使不少原本喜歡數學的學生變成了做題機器,泯滅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有研究指出,只有大約5%的智力超常兒童適合學習奧數。那麼,參加奧數競賽與學習數學,其區別正該像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的區別一樣。在體育那裏,那些身體條件優秀且具備運動天賦的人去挑戰運動極限,一般大眾就是強身健體。在奧數這裡,那些對數學有興趣、有特長、有天分的學生,甚至不妨去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那顆“皇冠上的明珠”,而對多數學生而言就是作為通識教育的一種。

  這屆的奧數競賽我們屈居亞軍了,當然説不上是件好事,但也説不上是什麼壞事,它只是一件正常發生的事情。防止奧數失冠帶來的副效應,就是要防止借此片面發力,讓各種奧數班堂而皇之地捲土重來,重新陷入功利主義的泥潭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是要防止一些地方已經取得的治理成效功虧一簣。 (潮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