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未來金融體系改革的著力點

  • 發佈時間:2015-07-21 10:00:04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以市場化為核心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引擎。我國政府的金融體系改革將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起到很強的支撐作用。

  本次金融改革包括利率市場化改革、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金融業向民間開放,打破過去長期以來金融牌照90%壟斷在政府手中的局面。

  金融的根本作用在於調節資源配置,其改革發力點概而言之有四個方面:一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解決企業融資及股權流動的需求,為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在資本市場運作提供可能性,並加快完善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公開轉讓的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健全做市商、定向發行、並購重組等制度安排,引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及風險投資基金健康有序發展,鼓勵創新型、成長型企業以公募或私募的方式進行股權融資。二是擴充區域性資本市場,在不同區域之間建立不同的資本市場。三是推進註冊制改革,股票發行機制採用註冊制釋放新活力,規範債券市場,允許發行市政債券,大力推進資産證券化。四是完善長期信用機構,在機構層面全面增加長期資本和股權資本供給。

  為實現國家制定的戰略,到2020年各方面制度將更加成熟,未來金融體系改革的著力點或將體現在以下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

  健全市場運作基準。市場運作的基準,就是各類金融交易賴以運作的基準,如利率、匯率、無風險債券收益率等。金融市場的核心基準是利率,因此下一階段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需要建立健全市場供求決定利率的機制,由資金供求雙方在市場上反覆交易來決定利率的水準和風險期限結構。利率市場化改革還需建立完善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傳導機制,央行或將全面改造調控工具和機制。第二個基準就是國債收益率曲線,完善國債發行制度,優化國債期限結構,完善債券的做市商機制提高流動性。第三個市場基準是人民幣匯率,完成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提高資源在國內外配置的效率。因此可以著重發展外匯市場,增加外匯市場的參與者,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空間。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支援服務地方的中小型金融機構發展,以機制性改革探索開放民間信用,通過建立一整套登記、託管、交易、清算、結算制度保障其健康發展,鼓勵金融創新。發展普惠金融的另一種渠道是網際網路金融,為解決成本高和結構化資訊不易獲取的障礙提供一種有效的解決辦法。除去便捷、低成本的優勢外,網際網路金融還具有滿足個體化需求的特點,可以為金融業提供獲取普通大眾有效資訊的手段,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構建配套制度提供長期資本。我國金融系統長期以來存在期限錯配的問題,這也是各類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根源之一。以銀行為主導的資金供給方所帶動的資金偏短期限,而在資金需求方面,實體經濟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偏重於需求長期資金。我國主要以債務形式向實體經濟提供資金,同時非金融企業獲取股權性資金的渠道狹窄。這種錯配直接拉升了高杠桿率的風險,銀行中長期貸款風險性較高。解決這種結構性缺陷的辦法也是今後金融改革的重點,不僅要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同時要發展區域性資本市場,發展信用機構,建立規範的服務城市化建設的投融資制度,探索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

  (作者係中國農業産業發展基金董事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