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假,馬雲花力氣了嗎

  • 發佈時間:2015-07-21 04:32:32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任翀)近日有外媒稱,美國服裝鞋襪業聯合會近日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發出公開信,抱怨阿里巴巴旗下網站打擊售假行為沒有進展。阿裏對此公開回應稱,並未收到此公開信,所以不予置評。

  阿里巴巴股價走勢則顯示,上一個交易日報收83.36美元,漲幅為2.24%,尚未受到“公開信”的不利影響。業內人士表示,假貨作為影響阿裏股價的重要因素,馬雲不可能輕視該問題。但網際網路售假在管理上遠比線下經營售假來得複雜,既要破除理解誤區,也要用足大數據等新技術。

  投入超10億元打假

  自從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後,旗下平臺上的假貨問題堪稱阿裏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只要與“售假”有關的消息,就會直接影響股價。股價波動最大的一次,是今年年初爆出所謂工商總局關於阿里巴巴售假“白皮書”,阿里巴巴連同中國概念股集體下跌,阿裏市值最終縮水330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打假直接關係到阿裏股價,不論是阿裏集團還是馬雲個人,都不可能不重視這一問題。

  阿裏昨天給本報發來的聲明強調:“阿里巴巴一直致力於智慧財産權保護,跟侵權盜版行為做持續鬥爭。”據悉,阿里巴巴集團專職負責打假的員工數量超過2000人,去年打假投入超過10億元,處理600萬條以上侵權商品連結,配合各級行政執法部門辦理侵犯智慧財産權案件1000余起。

  網上“假貨”不比線下多

  那麼,馬雲到底花力氣打假了嗎?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網規研究中心負責人阿拉木斯認為,打是打了,力度也不小,但外界對網路售假存在理解誤區。

  阿拉木斯指出,網上“假貨”概唸有幾十種,不合格産品、水貨、山寨、倣品和盜版,都屬於侵權産品,都可以稱為假貨。但它們的侵權方向和程度不同,不能全部用狹義的假冒偽劣産品概括,需區別對待。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網規研究中心發佈的《2014網路交易平臺打假前沿報告》 顯示,網際網路上的“假貨”並不比線下多。例如,執法部門處理的網上售假,約為線下的千分之六;消保組織收到的網際網路服務投訴,約為線下的4%;而網路購物用戶的滿意度在90%以上。

  打假得線上線下結合

  儘管制假的源頭線上下,但業界普遍認為,要對假貨實現“一鍋端”,必須用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科技,實現線上線下虛實結合。

  阿拉木斯指出,網上所有的行為都被記載在案,如果有效運用大數據手段進行分析,可以極大地提高打假效率和精準度。在打假問題上,電子商務平臺應當成為辨別假貨等侵權行為的“鏡子”。

  阿里巴巴安全部資深總監倪良也表示,除了根據消費者投訴舉報打假外,阿里正通過阿裏雲大數據處理平臺等來提高打假效率,目前已達到實時分析數據每秒1億次的速度。這些分析等於在對淘寶數百萬賣家實時評分,從而識別出具有售假風險的“高危”用戶,及時反饋給行政執法部門,聯手打假。

  中國社科院資訊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也表示,執法機構擁有權力卻不掌握資訊,電商平臺掌握資訊卻無執法權力,雙方應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共同治理電商市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