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網貸平臺如何走出征信困境
- 發佈時間:2015-07-20 07:4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新增問題平臺419家,是去年同期的7.5倍,已超過去年全年問題平臺數量。”近日,在廣西南寧召開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南寧)研討會上,中國銀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文海興作主題發言時透露這樣一組數據。
網際網路金融作為新興産業,近年來發展迅猛。截至2015年6月底,中國網貸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上升至2028家,新上線網貸平臺數量接近900家,相對2014年年底增加了28.76%。
91眾籌和優優財富創始人冷簫在此次研討會上,禁不住感慨P2P行業的火爆:“以前每逢週末在北上廣或一些比較發達的沿海城市聽一場網際網路金融會議是非常容易的,現在廣西、雲南也都開始承辦這種會議,説明網際網路金融的普及發展已經勢不可當。”
一邊是P2P網貸行業的高歌猛進,一邊卻是問題平臺越來越多。此次研討會上,很多參會企業都表示,信用資訊的不對稱,成為困擾中小P2P網貸平臺發展,導致其風險控制能力弱的一個關鍵因素。
北京宜信致誠信用評估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趙卉表示,很多中小P2P網貸平臺都遭遇借款人欺詐問題,借款人多重借債、一人多貸的現象非常普遍。這主要是P2P網貸平臺無法進入央行的徵信系統進行查詢,而借款人出示的個人信用報告又很難核實真偽。
央行前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在首屆新金融聯盟峰會上曾指出,在中國徵信體系缺失的情況下,P2P網貸平臺很難對借款人的資信進行比較好地分析,我們國家也缺少財産登記制度,對出借人的資産情況和他的風險承受能力難以作出準確判斷,這是導致P2P發展受限的兩大障礙。
事實上,從P2P行業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斷有P2P平臺呼籲央行儘快允許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接入個人徵信系統。但接入央行徵信系統的門檻高、審查嚴、責任重。吳曉靈指出,儘管現在大家都在呼籲,希望央行的信貸登記系統能夠對P2P小貸公司開放,但全面放開將面臨非常高的運營成本。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央行徵信系統所覆蓋的個人信用資訊與P2P平臺所需要的資訊吻合度並不高。翼龍貸CEO王思聰表示,央行徵信系統中有信貸數據記載的的客戶多是優質客戶,而P2P面對的很大一部分客戶是小微企業,甚至是農民或其他弱勢群體。這些人的信用數據在央行的徵信系統查不到。
除了央行的徵信系統以外,央行控股的上海資信有限公司2013年便推出了網路金融徵信系統(NFCS)。該公司徵信業務部總經理李奕表示,目前系統共採集了5個維度資訊,共107數據項,採用與央行徵信系統一致的標準。
NFCS主要向已加入平臺提供黑名單,但並未開放自身所擁有的全部信用數據。這在業內人士看來,並不能杜絕“一人多貸”現象。另一方面,雖然該系統目前有超過400家的P2P平臺加入,但是記者在目前查閱到的已加入名單中卻鮮有看到國內前10名的P2P企業。大型的P2P平臺之所以不肯接入該系統,主要是擔心自身積累的數據流失,共用數據庫所獲得的回報遠遠小于其貢獻。
但是在資訊共用的過程中,一些具有數據優勢的平臺必然需要作一些利益上的妥協,這在目前很難協調。在趙卉看來,如何打通不同P2P平臺之間的資訊壁壘、新型金融與傳統金融的資訊壁壘,讓網貸違約也無處遁形,尚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