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近九成民營企業家投資憑經驗

  • 發佈時間:2015-07-18 15:31:08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何創造財富是過去30餘年中國企業家所思所想的核心命題。“富一代”們用勤苦、智慧與膽識創造了堪稱世界奇跡的財富增長史,然而比創造財富更具挑戰的卻是傳承財富。第四屆中國家族傳承論壇日前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行,200余位家族企業創始人和傳承者齊聚一堂,探討 “財富傳承,歷史與實踐”和“中國式傳承,創新與思考”等議題。由中歐-上海信託合作編寫的《治財有道——中國民營家族財富管理白皮書》同時在論壇上發佈。

  資産配置

  不夠多元化

  白皮書從資産概況、境外投資、投資習慣、慈善、家庭計劃與子女教育和財富傳承六個方面入手,對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家族財富管理進行了多角度分析發現,中國民營企業家資産配置不夠多元化,持有成本欠考慮;投資習慣依賴個人經驗,投資回報預期尚缺理性;理財親力親為,依賴個人判斷和自身人脈關係網,對專業機構信任度不高;慈善認知有待拓展,應當關注子女家庭教育。

  根據白皮書,在資産配置方面,超過80%的企業家都沒有海外資産配置;從年齡來看,年齡段40-50歲的財富擁有者擁有境外投資的比例最高,接近25%,30歲以下的年輕新貴海外的投資類型主要為房地産投資;投資習慣方面,90%的人會根據以往的經驗和風險來做投資決策。

  聯合作者、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芮萌教授解讀,中國民營家資産配置不夠多元化,大多數的受訪者沒有一個資産配置整體組合的概念,沒有一張完整的資産負債表,投資時主要依賴於個人經驗,投資回報預期尚缺理性。對此,芮萌教授建議企業家們從全局的角度看待自己所有的資産,建立完整的家族財富資産負債表,優化境內外資産配置組合。保證資産配置的多樣化,規避風險,優化組合,獲得投資回報收益最大化的優勢。

  資産管理

  傾向親力親為

  企業家的理財服務聽誰的意見?芮萌教授講到,超過一半的企業家比較傾向於親力親為,比較相信家人和自己的意見,選擇自己或者是家人來打理,40.2%的人委託代理機構代為打理,且都更傾向於國有的理財機構。其中,73%已經使用了理財機構的服務人群當中有43%的人使用了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機構。在目前所使用的理財機構當中,62.3%的人選擇私人銀行理財服務,30%的人使用信託理財方式,27.3%的人採用證券公司私人理財服務。

  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先生也在點評中指出,中國大陸一些家族企業現在還處在從第一代向第二代傳承的階段。資産管理還是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但是進入到家族之後就會非常複雜。他解釋:“大陸老闆喜歡親力親為,這和台灣香港也是一樣的,目光比較短,75%的資産都是在他自己的公司當中。家族和企業很難拆開,這不僅是財富管理的問題。我們覺得只有第三代之後才有可能剝離。”

  慈善認知

  尚待拓展和傳遞

  在慈善方面,芮萌教授指出,只有37%的人對慈善活動感興趣,且參與慈善的方式較集中,投資希望小學較多。另外,在中國的慈善捐助當中,災難性捐款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慈善支出隨機性比較強。與此同時,慈善支出的金額相對比較小,83%的受訪者目前的慈善投入比例都在1%以下。當前可供大眾選擇的慈善渠道也並不完善,傳統的紅十字會和希望工程仍然佔了60%以上。

  對此,芮萌教授認為,企業家們對慈善的認知有待擴展,應該關注子女的慈善理念培養。他提出:“企業家們可以將慈善事業發展作為可持續性的財富資産維護的手段。這樣既可以有效推動企業的發展,形成良好的商業信譽,同時也更利於慈善回饋社會的持續推動,不斷産生新的受益群體,造福整個社會。最後,通過家庭教育來傳遞慈善的理念,教育和引導子女從小樹立財富觀和慈善精神,並組織家庭活動以維繫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實習生 張冰馳 本報記者 易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