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誰持彩練當空舞

  • 發佈時間:2015-07-18 05:46:0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可以承載億萬資訊穿梭于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這就是電磁波。別以為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電磁波按照頻率或波長分段排列形成電磁頻譜,就成為對經濟和軍事具有極高價值的稀缺資源

  解放軍總參電磁頻譜管理中心倣真室科研團隊,用艱辛的探索和鑽研,驅散“電磁迷霧”,使有限的頻譜資源發揮了無限的作用,讓三軍用頻武器裝備“耳聰目明”,讓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在“電磁大道”上並駕齊驅。

  讓資訊化裝備耳聰目明

  “這些年來,由於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種新型尖端武器裝備和民用通訊設施不斷涌現,電磁環境日益複雜,導致設備之間、系統之間在不同程度上出現自擾、互擾問題,制約了各種用頻武器裝備作戰效能的正常發揮。外軍甚至發生過武器用頻衝突造成‘自殘’的慘禍。”電磁頻譜管理中心副主任姜華告訴記者。

  本世紀初,該室科研人員在跟蹤研究世界近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過程中發現,西方軍事強國在戰爭開始前的很長時間,就已經採用電腦模擬倣真手段,對戰場用頻情況進行反覆推演,確保了戰時各種用頻裝備有機相容、高效運轉。

  許多軍事專家預言:“未來戰爭,誰善於控制、駕馭和運用電磁頻譜,誰就能贏得戰場主動權。”甚至有人宣稱:“21世紀將是頻譜戰的時代。”

  上世紀初,倣真室團隊在京郊“安營紮寨”,從零開始,推動建成了國內一流的頻譜相容性綜合測試分析平臺,奠定了頻管倣真的硬體基礎,邁出了我軍頻管倣真建設關鍵性的第一步,這一開創性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單一系統裝備可以做“CT掃描”,然而資訊化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涉及到陸海天空等多類用頻武器系統。能不能把三軍用頻武器裝備的電磁頻譜特性像“拔絲抽繭”一樣“提取”出來,放在電腦上,運用數字倣真技術進行用頻模擬推演呢?倣真室團隊又一次向新課題發起了衝鋒。

  他們從頻管數字倣真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幾十個不同類型單位調研,研究頻管與數字倣真怎樣結合、採用什麼樣的關鍵技術、體系框架如何搭建等關鍵問題,進行典型實驗驗證,形成近百萬字的論證報告。經過3年的艱辛探索,終於將數字倣真技術引入頻管分析領域,將大量典型主戰裝備用頻特性“數字化”,成功地把成體系的武器裝備“裝”進了方寸螢幕,初步搭建了全軍第一家頻管數字倣真平臺,推動我軍頻管倣真手段實現了第二次跨越。

  近年來,為了推動頻管倣真更加準確可信、更加貼近實戰,他們又瞄準技術前沿,向頻管倣真的下一個高地——半實物頻管倣真系統發起新的衝鋒,力求充分發揮數字倣真和實裝檢測技術“一加一大於二”的融合優勢,努力實現我軍頻管倣真手段的第三次跨越。

  記者看到,在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總參某電磁頻譜管理中心電磁相容檢測實驗室外,停滿了不同型號的新型通信指揮車輛裝備,它們像整裝待發的戰士一樣,列隊等待著通過“體檢”,拿到可以定型生産走向戰場的“準生證”。

  “倣真室頻譜相容性綜合測試分析平臺就像一台CT掃描器,可以對用頻武器裝備的頻譜參數等幾十項指標進行精細‘體檢’,確保從這裡走出去的武器裝備‘耳聰目明’征戰沙場。”姜華説。

  讓有限資源發揮無限作用

  無人機展翅藍天、“神十”平安回家、北斗和4G握手言歡……很多萬眾矚目的科研成就背後,都離不開倣真室的默默奉獻。

  幾年前,如果同一空域多架無人機同時上天,很容易出現失聯失控的現象。倣真室技術人員分析判定:這是因為無人機參數設計不合理,導致了各個機型之間存在自擾互擾,就像風箏線互相纏繞打結一樣。博士畢業剛滿2年的周寧帶領4名80後技術人員,經歷8次聯調聯試,6480余次試驗,終於用162張圖表、203148組數據,為無人機鋪設出一條條“數據航道”。

  2013年6月8日,“神十”發射在即,安裝在控制中心大樓樓頂,負責接收著陸場搜救直升機定位信號的北斗系統,卻被不明信號侵佔干擾,資訊無法回傳。倣真室臨危受命,承擔起查擾排障重任,終於趕在“神十”發射窗口時間到達前,確定了干擾信號來源。

  “電波大道”上,“交通事故”在所難免。軍隊和地方的兩大重點工程,北斗和4G也曾一度陷入相互干擾的窘境。“電磁頻譜不僅資源稀缺而且軍地共用,我們的職責就是通過特定方法手段,讓軍地可以各行其道。”倣真室工程師趙華維説。

  2012年,我國在東部沿海啟動大型風電建設項目。但是,風電場佔地面積廣,風電機尺寸巨大,對周邊電磁環境有較大影響,尤其對雷達裝備的探測性能産生潛在威脅,容易引發軍情誤判、錯判。倣真室技術人員運用電磁倣真技術,就風電場對雷達裝備作戰效能影響進行精細化分析,拿出了全軍第一份相關評估報告,為3個大型風電場精準選址提供了科學依據,促使一批利國利民的風電項目順利開工。

  2012年5月,國家級科研專項民航空地寬頻通信系統取得重大突破,一旦投入使用,在飛機上打電話、視頻聊天將成為現實。

  但有關部門審核時發現,承載該系統的電波“高速公路”上,已經“奔跑”著軍地多種重要資訊系統。一旦寬頻無線航空通信系統投入使用,不僅與軍用系統相互干擾,還直接對國土防空和飛行安全帶來重大隱患。

  工程師張雷鳴、簡盈等人組成的課題組,白天在機場、實驗室開展測試,晚上挑燈夜戰論證分析,提出了“拉長時域、放大細節”的思路,終於使難題迎刃而解。他們乘勝前進,先後突破了搭建實測環境不易、高速跳頻信號用頻相容分析難等10多項關鍵技術,成功為民航空地寬頻通信系統開闢了一條通道,保障了軍地共用共用。

  多年來,倣真室官兵在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兩難抉擇中,積極探尋軍民深度融合之道,努力做到“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