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勇對挑戰 合作共贏

  • 發佈時間:2015-07-17 14:31:4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馬振國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我國經濟逐漸步入“新常態”,要消化過剩産能,緩解國內面對的能源壓力,大批優質企業按照“走出去”的戰略要求,積極拓展海外發展空間,則是時代的必然選擇。廣西劍麻集團有限公司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農墾局,是國內最大的劍麻製品加工、銷售綜合性企業,在中緬替代項目中的積極表現,不僅讓該企業大放光彩,還促使多方形成了共贏的局面。

  據了解,2006年10月,廣西劍麻集團與緬甸娃達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簽訂《中緬替代種植合作項目合作合同書》,計劃在緬甸北部進行劍麻和木薯的種植、加工與技術培訓代替種植項目進行合作。經過雙方多年共同努力,劍麻長勢良好,從2011年11月開始加工劍麻纖維,至今已累計加工纖維1300噸。預計,2014年11月到今年4月將生産劍麻纖維達700~800噸,按照目前纖維市場價格預測,實現銷售收入940萬~1000萬元。

  據劍麻集團董事長陳曉濤介紹,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也推動了當地的社會發展。截至目前,已安排周邊農村600多人(長期用工200多人,季節性用工400多人)就業;通過對周邊道路的修繕,改變了當地道路泥濘,交通不便的問題;通過向周邊學校和貧民給予一些物質和經濟上的捐助、接濟,發放一些生活常用藥品,幫助當地居民解決了不少生活上的難題等等。

  達成合作

  2006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原政府主席陸兵率團出訪緬甸等東盟4國,在此期間與緬甸簽訂了劍麻替代種植協議。同年5月,廣西劍麻集團便派員前往緬甸進行實地考察,落實與娃達公司項目合作合同的基本內容,進行項目選址工作。

  “當時,我們前往瓦達公司所在地撣邦省臘戍孟約鎮考察,與國內的通信非常不便,要靠衛星電話和電報進行聯繫。與我們一起前來考察的一位女士後來告訴我,當時她的家人非常擔心,還害怕她發生什麼意外。”廣西劍麻集團常務副總容允盛回憶道。經過實地考察,雙方確定把地址定在臘戍孟約鎮附近的一塊壩子上,而所謂的壩子是當地百姓對小型盆地的一種叫法。據容允盛介紹,地址之所以會選在這裡,主要是因為該地位於緬甸的中東北部,常年溫暖入春,土地資源豐富,土層深厚,土質鬆軟肥沃,特別適合種植劍麻。

  一系列準備工作就緒之後,在中緬雙方政府的支援和有關法律框架的規範下,廣西劍麻集團終於在同年10月與瓦達公司簽訂《中緬替代項目合作合同書》,計劃落實在緬甸北部進行劍麻和木薯的種植、加工與技術培訓替代種植項目的合同合作。

  根據雙方簽訂的合同,優質劍麻基地和優質木薯生産基地各1萬公頃,整個建設規模為2萬公頃,總投資1.238億美元,採用滾動分期的實施辦法,首期投資1382.93萬美元。在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之中,廣西劍麻集團要做到4個“統一”,即:統一供種,負責確定主推品種並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統一技術服務,制定栽培技術規章,對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統一品質標準,通過規範化的種植與管理,要達到規定的品質標準;統一收購,要按照國際價格統一收購所種的劍麻和木薯。

  在談到整個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時,容允盛算了這樣一筆賬:劍麻正常投産可獲得利潤10500~15000元/公頃,那麼1萬公頃年獲利潤將達10500萬元。1萬公頃大約為15000畝,按照20畝劍麻種植需要一個勞動力技術,可以安排當地7500人就業。也就是説,劍麻基地完全建成之後,每年能産生10500萬元的利潤,帶動緬方7500人就業。

  遭遇挑戰

  如今,中緬替代合作項目已經進入第8個年頭,在取得重大發展成績的同時,由於受緬方基礎設施落後、國內政治經濟環境複雜多變、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的困擾,未來還將要面對更多的挑戰。

  據容允盛介紹,臘戍孟約鎮各項基礎建設非常落後,至今依然電力不通,娃達公司要對劍麻進行粗加工,不得用自行安裝小型發電機,解決電力問題。同時,道路交通不暢,也增加了運輸劍麻纖維的成本。在乾旱季節,從種植基地到中國雲南瑞麗200多公里的路程,中型卡車還可以勉強通行,然而一旦遭遇雨水季,道路就會顯得非常不暢。而要把經過粗加工的劍麻纖維運到廣西,由於交通不便,使每噸纖維的運輸成本要高出國內近800元,在2014年廣西劍麻集團從緬甸基地購回326纖維成本,運輸成本增加近25萬元。

  緬甸國內紛雜多變的政治經濟環境,也給中緬替代合作項目的開展帶來了諸多困難。由於緬甸國內各方勢力的紛爭,使得緬甸在金融、經濟等方面的發展及其緩慢,加之緬甸政府對以國際貿易支付方式的貨款,在公司提取現款的時候需要支付高額的交易成本,也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緬甸的娃達公司至今也不願意採用一般的國際貿易方式,為此我們也只能採用內貿的形式,先把纖維運至中國雲南瑞麗姐告貿易區,再安排運送到廣西,才能完成與娃達公司的貿易。”容允盛無奈的説道。這樣一來,廣西劍麻集團就不能享受國家關於“走出去”的一些補助政策了。

  此外,由於資金方面的問題,娃達公司並沒有按照廣西劍麻集團的技術要求進行投入,導致部分劍麻種植沒有達到正常開割的預期目標。廣西劍麻集團希望能通過邊境替代種植政策的資金支援,改變前期單獨技術入股的局面,對整個項目進行有力的資金支援。不過,由於娃達公司不願採用一般國際貿易的支付方式,廣西劍麻集團尚不能按照國家的要求,提供在項目合作上注入資金的相關憑證,要正常獲得國家邊境替代種植政策的支援就顯得非常困難。

  堅定信心

  容允盛告訴記者,今年廣西劍麻集團將加大技術投入,以提高劍麻的單産産量。同時,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計劃在緬甸建設育苗基地,一方面是為了給新擴基地提供種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帶動周邊農村種植劍麻。

  據容允盛介紹説,具體實施思路由緬甸娃達公司負責租憑土地,由廣西劍麻集團繼續提供技術支援,共同建設劍麻種苗繁育中心,以擴大和帶動劍麻種植面積。同時,計劃向緬方提供150萬株劍麻種苗,在已經完成7500畝劍麻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在未來兩年內擴種劍麻5000畝,爭取未來6~7年劍麻種植面積達到4萬~5萬畝,到盛産期加工纖維達到13000~15000噸,相當於整個廣西農墾劍麻纖維的總産量。

  目前,娃達公司只能使用小型的機器,對劍麻只能進行簡單的粗加工,還不能進行更加深入的加工。因此,廣西劍麻集團將配合緬甸計劃新增一條大機纖維生産的項目規劃設計、設備訂購即安裝調試等工作,用於劍麻葉片加工,以提高纖維原料的品質和産量;而且在資金寬裕、市場開拓成熟的情況下,廣西劍麻集團還將在緬甸新建一座高檔劍麻製品加工廠,以解決在我國加工高檔劍麻製品勞動力緊缺等問題,降低産品加工成本。

  對中緬替換種植項目的未來,作為項目具體負責人的容允盛充滿了信心,在談到更長遠的發展時,他則希望國家層面能夠加大對項目的投資,比如,可以借鑒在非洲辦農場的經驗由國家在緬甸投資辦農場,把雙方的合作推向更高層;對種植基地在種苗、農藥、化肥、農業機械等方面予以資金補助;與緬甸政府通過協議,通過一定的合作形式,搞好基地周邊的基礎性建設,有效解除交通、供電、供水等方面的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