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十年一劍 造“氟”一方

  • 發佈時間:2015-07-17 11:31:3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與“塵”結緣,紮根環保

  1975年,黃斌香剛走出中學校門,被分配到浦東淩橋生産隊,派在上海船廠裏工作。車間裏塵土飛揚,除塵相應地就成了一個問題,從那個時候開始,黃斌香接觸到了改變他一生的除塵設備。

  黃斌香先後在上海業餘工大機械製造專業和同濟大學暖通專業深造,跑遍了和除塵有關的科研院所。沒有休息日,沒有節假日,每天都穿梭在工廠和學校間,幾乎看完了所有除塵類專業書,只要一有點體會,他就會實踐在工作上。黃天不負苦心人,堅持了數年的半工半讀,黃斌香不僅收穫了相關專業知識,更是收穫了紮根環保行業的一份決心。1982年,黃斌香在生産隊的豬棚邊搭起了廠房,上海淩橋環保設備廠就這樣成立了。

  隨後的80年代中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黃斌香獲得了隨團赴歐洲考察的機會。在瑞典參觀了一家薄膜覆合濾料生産廠家,東道主向客人演示完産品後隨手將演示的材料丟進了垃圾桶,而細心的黃斌香卻撿回了演示材料,回國後潛心研究,為日後的突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傍上大款”也得繼續搞研發

  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的寶鋼二號高爐噴煤除塵器出現故障,煙囪裏噴出的黑煙,造成了老百姓的恐慌。冶金部把寶鋼二號高爐除塵裝置的改造項目作為重大科研課題,花費鉅資組織數家科研單位聯合攻關,卻均無功而返。最後,這一難關被一位當時在環保業內的無名小卒攻下了。

  這位無名小卒發明的“回轉切換定位噴吹清灰裝置”有效地解決了寶鋼的問題,控制清灰,簡化了除塵器的結構,減少了故障的發生,提高了設備運作的可靠性,並獲得了聯合國“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這個發明僅一年在寶鋼、鞍鋼等鋼廠應用。

  這也使得黃斌香在當時一舉成名,此後寶鋼在不少設備應用時,都放棄了原本一直使用的日本貨,改用了淩橋的産品。久而久之,淩橋的技術得到了寶鋼的認可,在後者試圖發展設備製造業時,選擇與淩橋聯營,並破天荒的只佔不超過50%的産權。

  獲得了寶鋼的認可,在很多人眼裏似乎是傍上了大款,可以歇歇了。但黃斌香卻果斷提出了要改變我國環保業過濾材料檔次低的現象,研製至今仍是最先進的“微孔薄膜複合濾料”技術。

  在經歷了上百次的失敗,花費了整整10年時間,終於研製出了除塵效率可達99.999%的“微孔薄膜複合濾料”。這種過濾膜和具有除塵效率高、運作阻力低、適應潮濕工況、使用壽命長、清灰效果好的特點。但當時的産品主要針對PM10。2003年黃斌香參加清華大學主辦的一場專題研討會,專家在會上提出了PM2.5的概念、危害以及防治等一系列問題,讓這位大發明家看到了新的方向。打破壁壘,三分天下有其一

  在當時,能夠達到PM2.5排放標準的濾料企業只有美國的戈爾公司,佔國內市場份額的90%。如何尋找突破口?對黃斌香而言,淩橋每年僅拿出當年可分配利潤的10%用於股金分紅,其餘全部投入到新産品研發和擴大再生産。

  2005年黃斌香更是為了研發濾袋項目,專門成立上海金由氟材料有限公司,並最終探索解決了被美國公司壟斷技術的工藝難題。

  産品完成後,經美國權威機構檢測,其對PM2.5的過濾效率高達99.99%以上,對PM0.3的過濾效率也達99.95%。淩橋的垃圾焚燒濾袋“一炮打響”,不但打破美國壟斷,並在短短6年內實現反超,成為全球掌握這項技術的3家公司之一。如今,全國120家垃圾焚燒廠、70家過濾袋産自淩橋。黃斌香説,淩橋成功的秘訣還在於更了解中國國情。據悉,國內垃圾由於大部分沒有實現分類,而且水分較高,在焚燒過程中産生的腐蝕氣體比國外要多,同時國內垃圾焚燒設備較為粗糙。因此,淩橋在保證成本優勢基礎上,濾袋的設計要比戈爾公司更厚,使用壽命也更長。

  如今,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家、浦東新區科技功臣、2010年上海市科技領軍人才等許多殊榮的黃斌香,同時也是中國環保産業第一批專家人選,是中國環保産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氟塑膠協會副理事長、全國袋式除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環保産業協會副會長。

  在緊跟世界潮流發展的同時,黃斌香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成功研發出PTFE長纖、短纖,並利用薄膜技術,將PTFE纖維與各種材料有機結合,極大地延生了産品的覆蓋面。近年來,電動汽車産業在國內外蓬勃發展,黃斌香再次把握機會,研發出了用於燃料電池的質子交換膜及用於鋰離子電池的隔膜。

  從傳統産業到高科技産業,黃斌香用他的發明一次又一次地征服了客戶。依託淩橋所特有的發明家氣質,這家民營企業在這位“發明型企業家”的帶領下,必將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