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拓展另外一片新天地

  • 發佈時間:2015-07-17 02:33:2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賀州地處桂、粵、湘三省(區)結合部,是廣西的東大門和面向粵港澳最便捷的通道,近年來,隨著賀州市交通設施的改善和向東開放的深入推進,全市出現了一批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情況。他們曾經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務工經商,掌握了一定的技術,積累了部分的資金,有了一定的人脈網路,現在,他們陸續帶著技術、項目、資金返回到自己家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並正在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實現了從“輸出一人、致富一家”向“一人返鄉創業、致富帶動一方”的轉變。

  近日,筆者走訪了賀州市八步區幾位返鄉創業的務工人員,感受他們創業的精彩故事。

  莫牧霖:種植果蔬直供香港

  走進八步區鋪門鎮康之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供港蔬菜基地,基地的工人正在採摘地裏的毛節瓜和苦瓜,準備裝車運往廣東。這個基地的創建者就是40多歲的返鄉農民工莫牧霖。

  莫牧霖10多年前就在廣東打工,後來回到家鄉,賣過摩托車,種過柑橘。經過親戚介紹,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莫牧霖經過土地流轉,在鋪門租地種了100多畝的蔬菜和幾百畝的大果山楂。

  “鋪門這地方種植環境好,沒有污染,我們這裡運出去的蔬菜香港的老闆特別喜歡。”莫牧霖説,“鋪門人種菜也很有經驗,種出來的菜品質高,清遠、懷集等廣東菜根本就沒法比。”

  莫牧霖的果蔬基地還解決了幾十個人的就業問題。在基地做工的黃大姐説:“自己在家門口做工感覺很好,每個月來這裡做工20多天,每天的工資在60元左右,對自己的這份收入也還滿意。”

  目前,莫牧霖種植的山楂還正在成長,尚未挂果。但種植蔬菜給他帶來的收入也不少。“現在,基地每天都往香港運蔬菜,一年下來,幾十萬的收入不在話下。”莫牧霖説。

  陳輔格:不做白領做農民

  陳輔格,華南農業大學本科畢業,放棄在廣州年薪20多萬的白領不做,回到家鄉八步區鋪門鎮租地70畝來種綠化樹。

  2014年,陳輔格以每畝400多元的價格在鋪門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70畝地,並種下了1萬多棵的2014年,“去年種時只有40—50釐米高,2年來已經長到2米高了,3年之後就可以出售。”陳輔格説。據介紹,風鈴樹是一種會隨四季變化而更換風貌的樹。春天葉疏,開著漂亮的黃花;夏天長葉結果莢,幸運的話,還能見到翅果紛飛;秋天枝葉繁盛,冬天枯枝落葉。黃花風鈴樹大約3月至4月間開花,花冠呈漏斗形,花期20天左右,在廣東很受歡迎。

  現在,陳輔格除了每年請幾個人幫忙管護樹木外,很多技術性的活都是自己在做。“目前自己種植的重要作用是在示範,希望通過自己的示範,帶動附近更多的村民加入到景觀綠化樹的種植行業中來,大家共同發展。”

  “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平均下來,每年凈收入可能會有百萬元。”雖然樹木要到明年才能銷售,但對未來,陳輔格充滿了信心。

  黎志旺:村裏的致富帶頭人

  在八步區仁義鎮共和村的志旺百香果種植基地,筆者見到了正在做工的村致富帶頭人黎志旺。

  昔日的黎志旺同樣是個返鄉的農民工。幾年前,他在廣東做個打工仔,做過電工,做過石材工廠石磨板的打磨師傅,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工廠生産,他決定回鄉創業,走上回鄉創業路子。

  在政府的引導和幫助下,黎志旺到桂林有名的百香果種植基地參觀學習。為了發展壯大百香果産業,黎志旺成立了合作社,建立了志旺百香果種植基地,該基地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經營,公司與農戶共同出資租賃土地,連片開發、統一經營,共擔風險,收入分成。經過不足一年的發展,如今的志旺百香果種植基地佔地150畝,每年純收益近20萬元,該基地所種植百香果取得了初步經濟效益。

  通過示範帶動,目前仁義鎮已發展百香果種植基地將近10個,每年銷售百香果帶來的經濟效益將近500萬元。

  “我們合作社種的百香果,現在不僅申請了商標,以後還要在基地發展農業觀光旅遊,帶領村民們一起共同致富。”黎志旺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