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緩中趨穩 穩中向好 增長可期

  • 發佈時間:2015-07-16 06:20:4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佈了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上半年GDP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3個月回升;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零售總額5月、6月連續回升;上半年出口儘管增速只有1%左右,但是從月度的情況來看,6月份出口增長了2.1%,由負轉正……這些數據顯示出經濟運作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經濟日報》採訪相關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就如何看待上半年經濟形勢,如何解讀當前經濟指標,下半年經濟走勢將會怎樣等問題闡述見解和觀點——

  7%是個逆勢而上的數字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陳文玲

  上半年經濟“總成績單”可以用“來之不易”和“成效顯著”兩個詞來評價。取得企穩向好的成績單,主要應歸因于穩增長的政策見到了顯著成效。做到並保持穩增長中的這個“穩”字,並不容易。

  今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0%。這個“總成績單”可以用“來之不易”和“成效顯著”兩個詞來評價。今年我們面臨的困難確實很大。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美國、日本、歐盟和一些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都不理想,甚至有的還有所下滑;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深化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面臨的任務很艱巨,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比以前要高得多。《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全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目標是7%左右。在這種情況下,上半年還能保持7%的增速,從全球範圍來説,絕對屬於中高速。可以説,7%的增速是一個積極的、逆勢而上的數字,是經濟“進”的表現,而不是“退”的表現,反映出經濟緩中趨穩、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經濟發展活力動力有所增強。

  取得企穩向好的成績單,主要應歸因于穩增長的政策見到了顯著成效。在此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政府上半年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基礎設施投資等方面陸續出臺了全方位的穩增長措施。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力度,也給經濟注入活力。投資在原來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的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極大地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現在看來,這些因素都在拉動經濟增長,政策整合的效應正在逐步顯現,我國經濟發展已現緩中趨穩勢頭,下半年經濟增速可能會好于上半年。

  總的來説,上半年增速緩中趨穩,延續了一個“穩”的軌跡。穩,是經濟增長可持續的一個重要信號。具體分析“三駕馬車”等單個“科目”的“分數”,根據上半年的數據,雖然商品消費穩健增長,但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有所回落,對外貿易順差繼續增加。做到並保持穩增長中的這個“穩”字,並不容易。

  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穩增長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目前來看,穩投資仍是穩增長的關鍵,而社會投資的意願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另外,在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的大背景下,外需下降比較大的趨勢難以扭轉,但也不能任其下降,必須積極拓展並“穩住”國際市場需求。總之,穩增長政策,力度不能減,關鍵在於優化,使政府投資産生乘數效應,真正拉動社會投資,而不能使之成為無效投資,甚至不良資産。穩增長不是光看表面的數字,關鍵是要把經濟發展的品質提上去,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做到了這一點,就算是經濟增長速度的數據下去了,但得到的“真金白銀”多了,也是勝利。

  經濟風險呈收斂狀態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劉尚希

  經濟指標只是觀察經濟形勢的一個入口,僅僅看經濟指標的走勢,並不能真正看清楚經濟風險的變化趨勢。只有經濟結構的脆性降低、韌性增強,經濟才會真正向好,經濟風險才會收斂

  經濟指標只是觀察經濟形勢的一個入口,僅僅看經濟指標的走勢,如國內生産總值、生産價格指數、消費物價指數、採購經理人指數、工業增加值、投資、消費、進出口等,並不能真正看清楚經濟風險的變化趨勢——是擴散還是收斂。經濟是一個複雜系統,其功能強弱及其風險取決於其結構狀態——脆性的還是韌性的。近幾年經濟下行表現在一系列經濟指標上,從“三駕馬車”的分析框架來看,是投資、消費和出口下降所致。其實,這也只是一個結果和表像,更深層的決定因素是經濟結構多年積累的脆性所致。

  那麼,當前經濟結構的脆性和韌性在如何變化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只有經濟結構的脆性降低、韌性增強,經濟才會真正向好,經濟風險才會收斂。而脆性降低、韌性增強,必須經歷一個“分化”的過程,反映在統計指標上,就是有的下降,有的上升;有的行業下降、有的行業上升;有的地區下降,有的地區上升,如此等等。這種減與增的變化可能會對總量帶來下行壓力,但在趨勢上則是向好的。經濟增長的分化、稅收增長的分化,都反映出結構調整過程中去脆性、增韌性的邊際變化。多年積累起來的不合理結構的脆性不可能一下子去掉,同樣,合理結構表現出的韌性也不可能一個早晨出現。而當前正處於這樣一個過程之中,面對“分化”的經濟形勢難免會有點眼花繚亂,就像看轉動的木馬,輿論看法分歧加大,市場、政府抉擇的難度也增加了。

  上半年增速達到7%,是個相當好的結果,是市場努力與政府調控、改革共同造就的。第一、第二季度都達到7%,説明經濟在個量的分化中實現了總量上的基本穩定。個量的分化是有下、有上的,能達到總量上的基本穩定,就意味著經濟中的上行推力可以抵衝下行壓力,總量企穩是個基本態勢,表明經濟風險在收斂。

  經濟的“分化”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對結構調整是必不可少的。行業增長的分化很明顯,傳統産業由於過剩産能增長受挫,新興産業增長加快。從第二、第三産業的比重變化和增長可看出這一點。今年上半年第二産業增加值為12.96萬億元,增長6.1%;第三産業增加值為14.69萬億元,增長8.4%,第三産業都超過了第二産業。這種分化,有利於經濟脆性下降、韌性增強。第二産業的增長長期以來靠外需産生的産業關聯效應拉動,外部危機往往轉為內部經濟下行,而且第二産業附加值總體偏低。第三産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屬於知識密集型,附加值提高,更多地靠內需推動,如消費、軟性投資,不容易受外部擾動,穩定性更好。這種增長的分化對降低整個經濟結構的脆性和增強其韌性具有重要作用。

  再從分配來看,上半年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0931元,增長9%,快於經濟增長,也快於財政收入增長;而且,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市居民收入增長,這表明政府、企業、居民3者分配關係轉向居民傾斜,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縮小,整體看宏觀分配結構在優化。這是需求結構、城鄉結構改善的表現。收入增長的這種分化無疑是一件好事。不過,勞動生産率是分配調整的基礎,脫離這點來談向居民傾斜就有風險。

  綜合上述分析,當前經濟的韌性在一點一點增強,整體經濟風險呈現收斂狀態。但這並非不可逆,在經濟整體脆性相當大的情況下,經濟韌性的增強從根本上講要靠改革來支撐,調控性的政策應限于流動性風險的化解,不可擴大化,更不可過分依賴。

  下半年將好于上半年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連 平

  雖然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比去年顯著下降,但是二季度呈現緩中企穩特點,6月份部分經濟指標有好轉跡象,如果三季度後能夠延續改善,下半年經濟增長有望好于上半年

  201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0%,比去年下降0.4個百分點;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0%,環比增長1.7%,符合我們的預期。雖然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比去年顯著下降,但是二季度呈現緩中企穩特點,6月份部分經濟指標有好轉跡象,如果三季度後能夠延續改善,下半年經濟增長有望好于上半年。

  從三大需求看,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1.4%,比一季度下降2.1個百分點,比去年下降4.3個百分點,投資回落是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房地産和製造業投資增速顯著下降,比去年下降5.8個百分點;上半年製造業投資增長9.7%,比去年下降3.8個百分點。上半年實際消費增長10.5%,雖然比去年增速放緩0.4個百分點,但6月實際消費增速已回升至10.6%。雖然上半年出口增速僅為1%,但由於進口同比下降15.5%,貿易順差達2632.47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53倍,凈出口對增長的貢獻作用提升。

  目前,經濟增長的積極因素正在逐漸顯現。一是6月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止跌企穩,投資下行壓力緩解。如果下半年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和大量投資項目逐漸釋放效力,基礎設施投資保持高增長,房地産市場回暖帶動房地産投資增速企穩並小幅回升,服務業相關領域投資穩定增長,那麼下半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可能會高於上半年。

  二是房地産市場逐漸回暖,可能帶動房地産投資于三季度企穩,四季度回升。按照銷售復蘇對前端開發環節的帶動節奏,預計開發商將啟動在部分城市的拿地行情,四季度房地産投資有望企穩。樂觀預計全年房地産投資實現5%至7%左右的增長,實際情況有待觀察。

  三是消費增速連續2個月上升,下半年增速可能繼續小幅向上。新的消費增長點正在形成,網路消費、通訊器材消費、文體娛樂消費、旅遊消費等將快速發展。6月開始大幅降低部分進口消費品稅率,擴大消費品進口種類和進口量,激發國內消費市場。因此,預計下半年消費增長可能繼續提速。

  四是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3個月上升,新的工業增長點正在形成。下半年,在穩增長政策推出大量基建、民生工程的帶動下,有關行業的工業增加值可能增長提速。下半年出口的改善也將一定程度上帶動工業生産的回暖。《中國製造2025》規劃了十大重點領域,促進工業轉型升級,新興行業的産值可能實現兩位數增速。

  五是政策調控作用正在並將持續顯效。財政政策方面,下半年財政赤字實際可用額度為2.4萬億元,且財政支出結構逐漸改善,使用效率將得到改善,積極財政政策逐步落到實處。貨幣政策方面,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央行已經4次降息和3次降準,其效應已經並將進一步顯現。穩健的貨幣政策針對經濟運作的實際需求進行調節,以降低市場利率、促進融資成本下行、應對通縮風險、促進企業生産。

  同時也要看到,目前經濟增長存在兩方面不確定因素。一是房地産市場成交回暖能否持續,以及能否在年內帶動房地産投資回升,這將影響下半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情況。

  二是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債務置換和推廣PPP項目能否解決基建投資的資金來源問題。資金來源受限導致新開工項目不足,雖有大量穩增長投資項目出臺,但落實情況並不理想,打通資金來源渠道非常關鍵。第一,下半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會加快進度,定向發行額度將明顯上升。第二,已經開展2萬億元債務置換工作,仍有可能批准新的萬億元級新增地方債置換額度。第三,PPP模式的推廣仍處於起步階段,簽約率不足20%,在探索和磨合中完善利益分配和風險承擔機制,明確合理的責任和權利,將逐漸點燃民資熱情,形成新的融資渠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