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彭吉山:給力傳科技 傾情暖民心

  • 發佈時間:2015-07-16 02:33:0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美科技特派員

  □ 本報記者 馬愛平 通訊員 魏 勝

  在75年的生命中,他在事業上傾注了近60年的熱誠,哪怕最後倒下了,也是倒在他工作的途中。

  “我秉承的是無償服務,不計較個人得失,以奉獻為樂,讓晚年生活充實愉快,餘熱再度生輝……”這個在2015年1月30日上午汨羅市老科協會議上,請他作典型報告的題為《給力傳科技 傾情暖民心》的發言稿,沒有來得及宣讀,成為了他的絕筆。

  “他的去世,是我市畜牧水産事業的一大損失。”在遺體告別儀式上,汨羅市畜牧水産局局長周沫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養羊這麼多年,只要手裏捏著彭爹的號碼,心裏就不慌。”沒能送他最後一程,三江鎮洪源村鄧瑞權的聲音哽咽。

  “他走了,我的靠山倒了!”在靈堂裏,城郊鄉窯洲社區牲豬養殖戶曾登高失聲痛哭。

  他,就是被湖南省汨羅市委追認為“老有所為”優秀共産黨員、湖南省汨羅市畜牧水産局高級畜醫師、汨羅市老科協副會長彭吉山。

  “赤腳畜醫”

  “只要一聞到牲畜的氣味,我就有勁;只要一看到牲畜的模樣,我就知道有什麼問題。”

  十幾歲時,彭吉山就成為鄉下的“赤腳畜醫”學徒。18歲,他被招錄進畜牧水産局,擔任畜醫師,後來成為汨羅市首個高級畜醫師。他雖然沒有經過正規大學學習,但在鄉間田野裏的實地磨練,讓他的實踐經驗十分豐富,積累了大量的民間驗方、秘方。他所用的藥材往往隨處可見,方便易得。有時,為了實驗一個藥方,彭吉山可以天天往養殖戶家中跑,與牲畜們呆在一起。

  12年前,下崗回家的曾登高辦起了養豬場,由於毫無養殖經驗,經人介紹,曾登高找到了彭吉山。“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彭爹二話不説,跨上自行車就跟我到家去診治。” 曾登高回憶,從此以後,每隔十來天,彭吉山都會到府一次,手把手地傳授技術、診斷疾病,從不間斷。“如果説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就是十幾年了,彭爹來我家幾百次,但從來沒留下來吃過一頓飯!” 曾登高説。

  2006年和2007年夏季,因持續高溫,我國暴發豬瘟,一度影響國內豬肉行情。彭吉山參照古方,研製出“四生清涼敗毒液”,即每頭豬用1斤生大米、1斤生黃豆、半斤生石膏、3兩生甘草攪和,加10倍清水浸泡一晝夜後,取浸出液喂豬,清涼敗毒降火效果明顯,將豬瘟控制在萌芽狀態。此方因成本低廉、簡單高效,後在湖南省內外廣泛推廣,深受農戶的採納和肯定。

  藥物更新換代很快,彭吉山只要一有空便鑽進藥品室,反覆辨認新藥品,“好多我們年輕人都不認識的藥品,他都能説出曾用名、療效和禁忌”。彭吉山的同事湛國雄説。

  老有所為

  “惠及的人越多,技術價值才越大;我多跑一趟,養殖戶可以減少好多損失。”

  退休後,彭吉山被聘為汨羅市科技特派員,因為突出貢獻,他被評為岳陽市科技精英。作為一名科技特派員,他從未停止過醫學的鑽研和對新事物的學習,並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奉獻給養育他的三湘大地。

  2011年,天井鄉群英村富硒雞養殖戶淩偉購進7000余只土雞苗,辦起了雞場。幾個月後,雞兒出欄在望時,突然出現大面積拉白屎、厭食等現象,每天死亡30隻以上。心急如焚的淩偉一邊按經驗投放藥物,一邊北上南下求醫問藥,但死雞現象日益嚴重。

  最後,他嘗試撥通了彭吉山的電話,彭吉山當即要他將死雞帶來解剖,經診斷為藥物過量引起肝中毒。彭吉山教他立即停止喂用西藥,改用中草藥消炎,3天后,死雞現象停止。

  “老彭的技術簡單易行,真神!”汨羅市畜牧水産局副局長鄧紅伏説。

  彭吉山每次到北京探望兒子,都要去中國農業大學的書店看書,一看就是一整天,只有中午回來吃個飯,遇到好的書就買回去和同事們分享,“父親特別喜歡看利用中草藥防治畜牧疾病方面的書。每次來京,我都會將這方面最新的書籍送給父親,父親如獲至寶,往往樂得像三歲小孩那樣開心”。他在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從事藥用植物研究的兒子彭勇這樣説。

  彭吉山隨身攜帶的《岳陽市老科協專家服務登記手冊》,這個紅色本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天的來電來訪和治病心得。

  為了方便養殖戶,加入老科協後不久,彭吉山公佈了手機和家庭電話號碼,開通了“科技110”,他還被列入了岳陽市老科協製作的專家聯絡手冊。他常説,老科協是發揮自己餘熱的最好平臺,他慶倖自己有緣和汨羅市老科協任年豐第一會長、鄧江會長、胡躍飛秘書長和戴良君常務理事等一大批樂於奉獻的老科協工作者在一起志同道合、老有所為,是他們在中國科技的最基層,不圖享受、以苦為樂,甘為當地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默默奉獻。

  每年,他接到的求助電話不下500個,不管熟不熟悉,省內省外,他都不厭其煩,有求必應,有時還要回撥電話,跟蹤病情。

  退休後,彭吉山熱衷於帶徒弟,不但免費,而且誠心。與他走過金婚之年的老伴仇咏宜説:“老彭好學肯鑽、視事業為生命。他總是樂於助人,但在他心中唯獨沒有他自己。對於幾十年積累下來的醫療經驗,他恨不得將自己腦殼中的東西掏出來送給別人”。只要有需要,他就下鄉入戶為養殖戶、獸醫講課,每年講課幾十場。

  “老有所為”是彭吉山退休後的座右銘。70歲的時候,他自學電腦,並學會做PPT。在下鄉的時候,用PPT為農民講課,形象生動、好記易懂,深受農民朋友的歡迎。

  無私奉獻

  “他從未離去,他會活在萬千汨羅市養殖戶的心裏,活在他流傳下來的寶貴醫學知識裏。”

  在彭吉山的心裏總認為:“惠及的人越多,技術價值才越大”。為此,他專門編著了《中獸醫經驗集》、《豬病診療100例》和《牛經彙編》3本專業書籍,只收取印刷成本費,無償提供給獸醫和養殖戶們。這3本畜醫書籍因實踐性強、通俗易懂,讓養殖戶如獲至寶,也得到業內專業技術人員的高度肯定和廣大養殖戶的普遍讚揚。

  “我屬豬,學豬經,談豬、診豬,一生與豬打交道。”彭吉山從來不講究吃穿、不喝酒、不抽煙、不打牌,結婚50年來,他可能不記得自己的生日,但一定記得哪個養殖戶家養了什麼牲畜,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父親喜用中草藥,也善用中草藥。小時候,我們生了病,父親房前屋後找點草藥,就給我們把病治好了,這讓我對中醫藥有了極大的興趣,是父親把我領進中醫藥這座神聖殿堂的大門,並成為我日後發展的方向”。想起父親,已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的彭勇眼裏噙著淚花説。

  彭勇回憶,自己有生以來最幸福的事情是父母、妻子和自己的恩師肖培根院士親臨香港浸會大學參加他的博士畢業典禮,讓他感到濃濃的親情和社會責任感,也成為激勵他在中草藥研究事業中不斷前行的永恒動力。每次回家,他都會陪父親在汨羅江邊散步聊天,一邊走,一邊認藥,一邊交流用藥的經驗和體會,享受這其樂融融的父子情。和父親在江邊識藥、論藥的情景將成為永恒的記憶定格在他的腦海中。“在我和家人心裏,父親從未離去”,彭勇深情地説。

  是的,他是一位善良、樸實、敬業、奉獻的基層科技工作者,他平凡一生所修行的人生美德卻可歌可泣。他會活在萬千汨羅市養殖戶的心裏,活在他流傳下來的寶貴醫學知識裏,活在他奉獻一生的湘楚大地山水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