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稀土主導地位未變

  • 發佈時間:2015-07-15 15:29:4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程亞麗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一家稀土開採及生産商破産使中國“躺槍”成為媒體議論的焦點。對此,受訪專家認為,中國稀土對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仍然存在。現階段國內稀土慘澹行情與行業淡季來臨、需求疲軟等因素有關。未來中國要促進稀土行業良性發展,打擊走私、非法開礦選礦以及對國內稀土行業進行整合等措施都是必然選擇。

  6月下旬,美國唯一一家稀土開採及生産商鉬礦公司宣佈開啟破産保護程式,這使得中國這一全球稀土大供應商的影響力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中國稀土對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仍然存在。目前行業的慘澹與需求疲弱有關,同時也暴露出中國稀土行業的痼疾仍需“重拳”治理。

  中國影響力在下降?

  美國一期電視節目傳遞出的資訊是中國“壟斷了稀土市場,並可以隨意利用他國對其稀土的依賴”,但《福布斯》雙週刊的一篇文章則認為“中國在稀土市場上的影響力正大幅下降,再也談不上具有壟斷地位”。

  “一家企業的資産運作並不能作為判斷中國稀土在全球市場影響力是否減弱的依據。”百川資訊稀土分析師杜帥兵在接受採訪時告訴國際商報記者。

  杜帥兵説,雖然中國稀土在全球市場供應量中的比例從90%多下降到80%多,“中國稀土市場價格變化仍然會影響全球稀土價格,這種主導性的力量還存在”。

  我的有色網分析師李青也向國際商報記者表示,事實上,經歷2011年美日等國開發國內稀土、尋找替代物之後,海外市場在2012年~2015年對華稀土採購量又開始增加。在當前國際市場稀土價格下跌的背景下,海外礦山盈利難度進一步加大,中國在世界稀土市場的影響力再次擴大。

  此外,李青還指出,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影響力不能僅從供應量上判斷。“目前只有中國有完整的稀土産業鏈,各個環節都很完備,這是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相比的。”

  卓創諮詢稀土分析師張偉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美國鉬礦企業申請破産保護,實際對美國行業發展影響並不大。“他們的技術實力還在,礦産資源也在。一家企業經營得不好只能説明其在現階段並不適合在本土生産,美國還是可以通過進口方式採購其他國家的原料的。”“建議市場的關注點從稀土生産、初級産品的出口環節轉移到下游的應用技術研發方面。”張偉表示,“稀土是戰略性資源,中國産量在全球市場中所佔比重下降,從長遠來説未必是一件壞事。如果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稀土産量逐漸增加,中國也可以靜觀其變。”

  市場暗淡改善之期未知

  7月13日,中國稀土網發佈消息稱,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累計出口稀土總量13880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出口金額累計17188.7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9%。

  在稀土出口量和出口額雙雙下降的同時,近期國內稀土價格整體處於下行通道,部分稀土産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在行業網站發佈的市場價格資訊中,“清淡”“暗淡”“疲軟”“弱勢”等成為高頻詞。

  “需求弱。”張偉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了近期稀土産品價格下跌的根本原因。“5月~6月,國內對強磁的需求疲弱直接帶動上游鐠釹氧化物價格明顯下滑。此外,強磁産品出口在我國強磁市場總量中佔比較大,外需不振也造成了總需求低迷。”

  張偉還表示,在我國先後取消稀土出口配額和出口關稅後,國外進口商大多抱有價格走低的預期,在詢盤報價時往往進一步壓低價格,導致市場慘澹氣氛濃重。

  杜帥兵則認為,每年5月~6月都是稀土行業的淡季,下游需求減弱導致整個産業鏈價格下跌,而且今年還有一個特殊原因,“幾乎所有大宗商品的行業都不景氣”。

  走私、非法開礦選礦猖獗、行業管理鬆散一直是我國稀土行業所面臨的痼疾。業內人士指出,從已公佈的市場數據看,取消出口配額和關稅、成立六大稀土集團等舉措取得的成效仍然不盡如人意。“這也是為何稀土價格不見起色的原因,因為有不少工廠本不應該存在。”日前路透社援引美國業內人士的評論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