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出口微增來之不易 穩中趨好仍存隱憂

  • 發佈時間:2015-07-13 21: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3日電(記者顧陽)7月13日,入伏第一天。與居高不下的氣溫相比,我國外貿在穩中趨好中依然略有涼意。

  當天,海關總署發佈了上半年外貿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11.5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9%。其中,出口6.57萬億元,增長0.9%;進口4.96萬億元,下降15.5%。

  6.9%的降幅雖較前5月有大幅收窄,但離全年外貿6%的增長目標尚有距離。“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影響了進出口的穩定增長。”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表示,在正視困難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進出口總值雖有所下降,但外貿發展的品質效益有所改善,總體穩中趨好。

  此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也曾表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出口都是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外貿累計出口仍保持了來之不易的正增長。他認為,今年外貿很可能呈現一個前低後高的走勢,下半年有望出現更多積極變化。

  找原因:多重因素拉低外貿增速

  做了十多年出口生意的義烏商人陳利民最近決定“改行”了——從小商品的出口商,改做為跨境電商的進口商,“現在出口不好做了,但我覺得國內消費應該有賺頭!”

  陳利民的話,道出了影響我國外貿增長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外需低迷。

  “當前,除美國經濟增勢相對較好外,歐元區、日本等經濟均較為疲弱,新興市場雖經濟增速較快,但受結構性矛盾突出、資金外流等影響,經濟增速也普遍放緩。外需低迷,直接導致了我國外貿增速的放緩。”黃頌平説。

  海關總署一項針對近3000家企業的月度問卷調查顯示,上半年反映新增出口訂單金額同比下降的比例,由年初的43.5%逐月攀升至6月份的50.8%,比例超過了一半。

  綜合成本的居高不下,也削弱了企業的出口競爭力。黃頌平表示,我國出口産品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産品,對綜合成本的變化具有較高敏感性。其中,勞動力成本上漲是削弱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原因,它制約了企業進一步擴大生産和出口。此外,人民幣匯率也是加大企業出口成本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今年3月份達到歷史最高點。二季度以來,匯率雖小幅度回落但仍在高位,人民幣對歐元、美元、日元均呈現升值走勢。截至6月30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對美元、歐元、日元分別較年初升值0.2%、6.9%和2.2%。

  從進口層面看,國內需求不振抑制了對進口的需求。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運作總體處於合理區間,但受週期性因素和結構性矛盾的制約,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從長期看我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雖沒有改變,但當前工業産能過剩的矛盾仍然較為突出,直接影響了進口需求。

  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也拉低了進口值增速。據悉,自去年7月以來,代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美國商品調查局CRB指數大幅下跌,其中原油價格跌幅約50%,鐵礦砂價格跌幅超過40%。“儘管今年二季度以來,CRB指數略有回升,但仍較去年同期水準跌幅超過14%。據測算,今年上半年,進口總體價格跌幅為10.9%,拉低同期我國進口總體增速10.4個百分點。”黃頌平説。

  看亮點:“優進優出”帶來新變化

  “今年上半年,我國傳統優勢産品在保持出口增長的基礎上,部分裝備製造産品出口也保持著良好增勢。”黃頌平舉例道,比如軌道交通設備出口增長28.3%,手機增長19.7%,醫療儀器及器械增長9.3%,紡織機械增長6.1%,金屬加工機床增長3.6%。在他看來,這正是外貿企業在加快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産能合作中更加注重高端製造、高附加值産品出口的最直接體現。

  浙江巨石集團是國內最大的玻璃纖維製造企業之一,早在7年前就把企業建到了埃及蘇伊士河畔。如今,這家位於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內最成功的中資企業,決定繼續加大投資開工最新生産線,國際産能合作帶來的多贏效應正在不斷顯現。

  在提質增效的同時,我國外貿調結構、轉方式也取得了積極進展。“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在進出口貿易方式結構、市場多元化、區域佈局、貿易主體和産品結構、貿易條件等方面都在不斷優化和有明顯改善。”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所長李健説。

  據統計,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佔進出口總值為55.3%,同比提升了0.4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增長6.3%,快於總體出口增速5.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了2.3個百分點,表明我國外貿自主發展能力在逐步增強。

  “優進”方面,上半年我國高新技術産品進口明顯好于同期進口情況,其中電子技術、生命科技、生物技術等進口表現突出。原油、成品油等大宗商品以及衣帽日化等消費品進口也都保持較快增長。

  “上述這些先進技術、資源型産品和一般消費品的進口,既可以推進國內創業創新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又可以增加有效供給,滿足國內生産生活需要。”黃頌平説,下一步將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品質等為核心的綜合競爭新優勢,不斷提升中國製造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推動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再發力:以改革創新釋放新紅利

  “除了在本地開兩家南韓商品旗艦店外,我們還準備在全國再建30家進口商品直營店……”在山東威海市環翠區跨境電商産業園,威海九日進出口公司董事長林旭光正準備甩開膀子大幹一場。

  像林旭光這樣看準中韓自貿區商機的創業者不在少數。今年以來,在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促進外貿穩增長的基礎上,國家又陸續推出了“一帶一路”、掛牌三大新自貿區、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對我國外貿發展形成實質利好。

  “不僅如此,國家還出臺了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中國製造2025、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發展等一批更有針對性的重大改革舉措,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些都將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並將釋放出新的政策紅利。”李健説。

  令人欣慰的是,上述政策措施已初見成效,特別是二季度以來外貿趨穩向好的態勢越發明顯。今年二季度,我國進口下降13.8%,降幅較一季度收窄了3.5個百分點;二季度各月出口走勢呈逐月好轉跡象,其中4月、5月出口分別下降6.2%、3.2%,降幅繼續收窄,6月份已經恢復為2.1%的正增長。

  不過,當前我國外貿仍將面對諸如希臘債務危機、貿易摩擦頻發等各種新舊矛盾。最新一期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4.8,較上月回落0.2,表明未來出口壓力依然較大。據悉,目前海關總署、商務部等部門正著手從提升貿易便利化、進出口環節減費、緩解融資難等方面制定實施新一輪外貿支援措施,為外貿發展營造有利的環境。

  “如果全球沒有重大的政治經濟突發事件,預計下半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體情況較上半年要好。”黃頌平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