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由“萬物互聯”探索“萬物智慧”

  • 發佈時間:2015-07-13 16:35: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洛杉磯7月12日電(記者郭爽)起床前,咖啡已自動煮好;出門時,汽車已自動駕駛到門前;沒有牛奶了,冰箱會自動訂購……如果這是你對物聯網的全部想像,那麼這些還不夠好:如果今天醒來就是不想喝咖啡,出門前臨時決定想走路,牛奶沒有忽然想改成喝豆漿呢?如果物聯網有智慧該多好。

  在谷歌上搜索“物聯網”,會得到超過7億條相關資訊。“物聯網”概念自上世紀90年代末被提出以來,人們至今未對其準確定義達成廣泛共識。物聯網,以及物聯網生態的終極模樣究竟意味著什麼,人們還在探索和想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物聯網絕不等於定時開關或遙控設備這些物品接入網際網路。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人們就會討論一下2020年的聯網對象數量。美國已將物聯網上升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點之一,歐盟制定了促進物聯網發展的14點行動計劃,日本的U-Japan計劃將物聯網作為四項重點戰略領域之一,南韓的IT839戰略將物聯網作為三大基礎建設重點之一。

  “網際網路+”正在重塑傳統行業。作為“網際網路+”的底層技術,儘管物聯網生態尚未完全建立,但在感測器層面的大數據爆發已經來臨,伴隨萬物互聯,大數據、雲技術、超級計算等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智慧化進程也正在加速。

  人類將從“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慧”。智慧,不會局限于硬體終端這一物聯網的入口,它將比如今的智慧手機更碎片化地嵌入生活,讓人無法離開。與此同時,物聯網的最高境界——人工智慧的網際網路終將到來。

  儘管人工智慧這個幾十年前在美國提出的新詞彙,最近幾年才開始在媒體上蓬勃涌現,但關於這一話題的討論卻早已開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些年輕科學家就曾在美國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隨後出現了各種相關學派和理論。上世紀末,一些理論開始變為模型,演進了演算法。本世紀初,基於大數據和雲計算的網路化人工智慧技術開始蓬勃發展。

  未來,人工智慧將通過各式感測器收集人類感知,借助演算法分析處理數據,通過自我學習和升級,變得更為聰明和普及。美國專家邁克·博格曼指出,未來的人工智慧不會局限于單個機器,而將成為一個系統。

  對未來聯網化的人工智慧,好萊塢“先知先覺”,充滿想像。銀幕上不難“見到”未來世界,從《星球大戰》到《星際迷航》,從《銀翼殺手》到《終結者》,人們對人工智慧和未來科技發展充滿不安和好奇。今年奧斯卡獲獎影片《模倣遊戲》中的男主角——圖靈,早就曾提出關於人工智慧的探討:機器會有意識嗎?可以自主思考嗎?會不會産生感情?

  對此,好萊塢導演可以大致分成兩派。一些導演心懷警惕,喜歡講述那些人工智慧反叛人類最終又被人類戰勝的故事,只要看開頭,就能猜到結尾;另一部分導演則更願意表達善意,他們喜歡想像機器人可以代替我們遛狗,做飯,看孩子,為我們解決各種煩惱,從體力、智力到情感,比如《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或者《星際穿越》中的TARS。

  我們今天認識的人工智慧還停留在蘋果公司的Siri或者某個公司出品的機器人産品,但未來,聯網化的人工智慧不僅將解放人的勞動,也將改變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聯,甚至超出好萊塢最激進的想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