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執法”電子商務誠信不可缺位
- 發佈時間:2015-07-13 08:30:5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姑妄之言
網際網路時代,許多人對“貓”在電腦前網購樂此不疲。然而,在享受便捷的同時,伴隨各類購物網站的迅速發展,意想不到的煩惱也隨之而來。
五月,幾十家天貓商家因“物流刷單”被阿里巴巴開出了首張“炒信罰單”。本以為此舉能殺一儆百,不想,一月有餘,網購“發燒友”的筆者,就接連接到了淘寶和天貓商家發來的3個或者僅裝有宣傳資料或者乾脆就空空如也的包裹。問過快遞小哥,才“漲了姿勢”,原來這就是商家為炒作信譽而製造的傳説中的“物流刷單”。
在“B2C”的電商平臺上,用戶選擇一家不熟悉的網店購物時,數據化的銷量、用戶評價等資訊,往往對用戶的購買行為起著決定性作用。按理説,這樣的“遊戲規則”促使商家自覺重視網店信用,有利於買賣關係的良性迴圈發展。誠信,則更是電子商務體系成長壯大的基礎與底線。可就仿佛有“鈴”就有“解鈴人”。你設計規則,他就繞開“紅線”;你主張誠信,他就創新“造假模式”……利益驅動之下,甚至比創新産品更讓商家樂此不疲。
當下是網際網路時代,也是倡導“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時代。當淘寶、微商等各類充滿創造力與想像力,並未設置創業高門檻的網際網路電商平臺在做大自身的同時,能否也靜下心來,創新與研發約束商家誠信的科技手段?不要讓用戶們一方面遭遇資訊洩露,被商家們“交易造假”,另一方面又被“炒信”的商家騙購,投訴無門。
筆者想,如果電商平臺願意出手,治理手段應該有很多。譬如,建立第三方用戶個人資訊庫,在商家發送物流時,推出第三方資訊提示,告知發貨網店名稱,發貨物流資訊,建立提供“物流刷單”投訴渠道等。再如,有軟體企業嘗試通過條碼方式,以監控産品品質、生産流程、物流等涉及産品從生産到流通的全過程,也可為電商平臺借鑒。
誠然,電商在與傳統商戶的博弈中,已遠佔上風。可當越來越多的誠信“污點”事件發生時,以科技手段“執法”誠信與公平,顯得尤為必要。只有遏制誠信造假,方能讓其他造假失去持續壯大的生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