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太陽2030年將“休眠” 可能導致地球氣溫驟降

  • 發佈時間:2015-07-13 08:30:4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華淩 遊雪晴)一份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召開的2015年國家天文會議上公佈的研究報告發出警告,2030年太陽將“休眠”,可能導致地球氣溫驟降,“小冰河期”或許將來臨。

  該研究開發出的預測太陽活動週期的新模型顯示,在2030年和2040年之間的太陽週期活動會互相抵消,這可能導致“蒙德極小期”(The Maunder Minimum)現象出現,即約在370年前曾引起泰晤士河多次凍結的一個“小冰河期”。

  太陽活動週期是太陽黑子數及其他現象的準週期變化,大約11年為一個週期。它會引起地球空氣中、地面上一些物質的變化,甚至可能改變氣候。1645年—1715年是“蒙德極小期”。在此期間太陽活動非常衰微,持續時間長達70年。此時也恰好是地球的“小冰河期”,但兩者是否有關聯,仍然沒有定論。當時在寒冷的冬季,英國大部分河流都凍結了,當代油畫顯示人們甚至能夠穿著旱冰鞋橫穿泰晤士河。

  據英國《每日郵報》《獨立報》7月10日報道,這一研究是由英國諾森布裏亞大學瓦倫蒂娜·扎爾科夫教授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于威爾士蘭迪德諾召開的2015年國家天文會議上公佈的,勾勒出太陽兩個層面的發電機效應:一個靠近太陽表面,另一個深入太陽內部的對流區。預測太陽活動將在2030年左右減少60%,屆時地球很有可能進入1645年曾發生過的“小冰河期”。該項研究也有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和英國赫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參與。

  研究發現,在太陽活動2022年達到頂峰的第25週期,這對來自不同層面的電磁波會逐漸相互抵消。而在進入涵蓋10年的第26週期(2030年—2040年),這對電磁波變得完全不同步,導致太陽活動顯著減少。

  扎爾科夫説:“在第26週期,這對波恰好互為鏡像,即同時達到峰值,但在太陽的相對半球。它們的相互作用具有破壞性,近乎相互徹底抵消。我們預測這將引發與‘蒙德極小期’性質相同的效應。”

  實際上,當電磁波大約在同相位時,它們會表現出強烈的相互作用或共振,從而産生很強的太陽活動;它們處於相位差時,太陽活動性極低。當它們完全相位分離,我們地球上便處於370年前發生的“蒙德極小期”情形了。

  新模型使用了在加利福尼亞威爾考克斯天文臺磁場觀測的被稱為“主成分分析”的技術。研究人員檢測了1976—2008年期間三個太陽週期的磁場活動。此外,比較了另一個表明太陽強烈活動的標誌——太陽黑子平均數的預測。結果發現所有的預測和觀察幾乎吻合。

  使用這個新開發的模型得出的預測結果是否準確?國家天文臺的王華寧研究員認為,太陽是個非線性系統,預報太陽活動並不容易。“扎爾科夫教授此次在學術會議上提出的研究成果值得關注,希望可以儘快讀到他們在學術刊物上發表的相關論文,這樣可以更多了解新預測模型的一些情況”。

  至於地球是否會因太陽活動減少而進入“小冰河期”,長期進行全球氣候變化相關研究的北京大學教授錢維宏告訴記者,“太陽活動是影響地球氣候系統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種自然的力量會遠遠大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錢維宏幾年前關於氣候變化的一項研究表明,新世紀之初,地球已經處於增溫的停滯期,之後全球氣溫將進入了逐漸下行的週期。在2030年—2040年前後,達到這一降溫週期的谷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