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華大學校長蔣昌俊:將雙創精神融入到學科建設中

  • 發佈時間:2015-07-13 06: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治國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高校大學生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創新創業融合到學科建設之中?如何才能讓大學生在創業之際少走彎路?《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東華大學校長蔣昌俊。

  記者:在創新創業的熱潮中,各大高校都在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如何才能形成適合高校自身特色的模式?

  蔣昌俊:創新行為從來都是以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為導向。創新行為並非憑空而來、無中生有,而是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根據需求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等。因此,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並不意味著要一哄而上盲目地追求創新創業。高校需要從自身學科特色出發,將創新創業的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學中,並組建適合學生創新創業的基礎設施,營造創新創業的學術環境,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之中接受創新教育,能夠在課堂之外具備創新的實踐能力。

  記者: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東華大學在這方面是如何探索的?

  蔣昌俊:東華大學一直把培養和造就“基礎寬厚、富有創新精神、能夠參與和創造未來社會發展和應對挑戰”的人才作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

  東華大學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建設,2010年建立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經過多年探索,如今,學生創業已經形成規模,在上海高校中成效顯著。2014年上海市共有828名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545名畢業生領取自主創業證,其中東華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164人,佔東華大學畢業生總人數的3.05%,佔上海市自主創業證發證數的30.1%。

  記者:東華大學是如何基於學科特色,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

  蔣昌俊: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上海産業佈局,東華大學努力打造以紡織為一體,材料和設計為兩翼的學科發展新格局,科學制定符合國家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學科專業設置,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個性化培養。

  東華大學作為第一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和“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實施單位,已形成了由國家級項目、上海市級項目、校級重點項目以及院級項目四個層次構成的創新創業項目平臺。今年,東華大學與上海市科委等相關單位協作,建立了上海高校中首個大學生創客空間,鼓勵學生樂於探究、勇於創新、敢於創業,打造多學歷、跨學科、廣背景的創新創業交互空間,進一步改革傳統教育模式,深入踐行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使命。

  記者:創新創業和課程教學是在校學生需要面對的兩個課題,東華大學在教學上怎樣將兩者統一起來?

  蔣昌俊:東華大學採用“課內與課外、課程與實踐”並行的培養方式,建立健全培養體系,兼顧學生的不同需要,形成了三個層次的多樣化的創新創業的課程教育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

  首先,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性的創業課程,喚醒學生創業意識。其次,面向有創業意願學生的創業提升訓練。第三,面向有創業行動的學生的創業實踐指導。東華大學為開展創業行動的學生配備全程化、專業化、一對一的創業導師,與社會導師、開業指導專家志願團組建創業指導站和導師團,指導處理創業過程中的各種難題。

  記者:高校學生創業容易走彎路,失敗多成功少,東華大學在鼓勵學生創新創業之際,有沒有推出具體舉措,確保學生在創業的路上少走彎路?

  蔣昌俊:在具體實踐中,學生創業確實存在理想超越現實的情況,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在創業實踐中認清創業環境、適應市場競爭,東華大學搭建了扶持創業的四個平臺。

  一是資訊互動平臺。學校開拓了涵蓋微信公號、微信群、QQ群等多渠道的線上線下資訊互動平臺,由校內導師、校外開業指導專家和企業家為學生提供極具專業性、實踐性的創業諮詢指導。二是朋輩學習平臺。形成了以創新創業俱樂部、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創新創業協會為載體的大學生朋輩學習平臺,通過承辦各類講座、賽事,開展各類創業項目,形成創業學子之間交換創業想法、解決創業問題、招募創業團隊、推薦創業機會的互動渠道。三是模擬實訓平臺。東華大學面向在校學生招標校內咖啡吧、書報亭、快遞驛站等各種類型校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由學生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讓學生在實踐中經受考驗。四是創業孵化平臺。東華大學設立了上海市大學生科創基金會東華大學分基金會,專門劃撥2094平方米的獨立樓宇,建設具有創新創業啟迪、創業咖啡等多功能一站式的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今年,東華大學還將在學校創業教育中心的基礎上成立“創業學院”,進一步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科學化、系統化、實效化。(經濟日報 記者 李治國 )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